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拟探讨热应激诱导LLC-PK1细胞线粒体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和活性情况,以及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的时间。采用qRT-PCR方法和Caspase活性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42℃热应激处理后0,2,4,8,16 h以及37℃培养的LLC-PK1细胞中HSP72、Bcl-2、Bax、AIF和Cyt.c的基因表达以及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结果显示,42℃热应激1 h,LLC-PK1细胞Bcl-2/Bax(P0.05)和AIF(P0.01)基因表达以及Caspase-3(P0.01)活性从0 h开始升高(P0.01),到2 h达到最高(P0.01);HSP72基因表达和Caspase-9活性0 h即达到最高(P0.01);Cyt.c基因表达在2 h开始极显著升高(P0.01),并且此时最高,8 h以后全部因子恢复到正常水平。结果表明,42℃热应激1 h即激活LLC-PK1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且热应激后的0~8 h线粒体凋亡通路处于活化状态,其中2 h时最为活跃。  相似文献   
2.
化脓隐秘杆菌(Trueperella pyogenes,TP)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条件性致病菌,可导致肺炎、关节炎、心内膜炎、乳腺炎等化脓性感染。本研究在吉林省吉林市和四平市病死猪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得到的2株药敏试验表型相似的化脓隐秘杆菌,命名为TP13和TP14。为了研究其亲缘关系,采用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的方法对2株化脓隐秘杆菌的遗传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分析结果发现2株菌株基因组内的耐药基因类型一致,且共有2094个基因家族是重叠的,由此推断菌株TP13与菌株TP14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可能是本地区的流行菌株。此研究为吉林省内猪源化脓隐秘杆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芩苷(baicalin)具有清热镇静、抑菌抗炎等作用,通过不同浓度黄芩苷对热应激下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SCs)表达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的影响,探讨黄芩苷是否可以通过提高SCs的耐热性保护细胞,提高SCF与GDNF的表达。采用二步酶消化法分离犊牛(Bos taurus)睾丸组织获得SCs,4 h差速贴壁纯化,分别采用RT-PCR鉴定标志性基因GDNF和SCF的表达,福尔根染色鉴定细胞形态。选用第3代对数生长期的SCs,通过噻唑蓝(methyl thiazoletetrazolium,MTT)筛选黄芩苷安全使用浓度;设对照组(37℃)、42℃单纯热应激组和42℃热应激加黄芩苷(0.1,1,10和20μg/m L)组;用MTT检测细胞存活率,提取各组细胞总RNA和总蛋白,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 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GDNF和SCF m 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第3代原代细胞生长良好,RT-PCR检测可见GDNF和SCF m RNA表达,福尔根染色显示有卫星核小体存在,表明分离培养的细胞为SCs。对第3代SCs进行热应激处理,与对照组(37℃)比较,42℃单纯热应激组细胞存活率极显著(P<0.01)下降,GDNF和SCF m RNA(P<0.01)与蛋白(P<0.05)的表达也降低。与42℃单纯热应激组比较,用浓度为1μg/m L(P<0.05)和10μg/m L(P<0.01)黄芩苷作用细胞的存活率升高;浓度在0.1~20μg/m L黄芩苷作用的细胞,其GDNF和SCF m RNA的表达量均极显著(P<0.01)高于42℃单纯热应激组,而在黄芩苷浓度为1μg/m L时,SCF(P<0.01)和GDNF(P<0.05)蛋白表达量高于42℃单纯热应激组,并且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随着黄芩苷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果表明,黄芩苷能提高热应激下SCs的存活率以及GDNF和SCF的表达量。本实验从分子水平研究黄芩苷对SCs的抗热作用,为在实践中增强机体抗热休克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粱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主要粮食之一,其中丹宁是影响高粱精深加工的重要因素。高粱丹宁作为膳食用时,会降低摄食率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而在生物系统中,具有收敛、止血和抗氧化作用。本文就高粱丹宁的结构、种类、对高粱的影响及其检测和去除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高粱丹宁的研究做出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高梁基因sbbHLH168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耐镉胁迫发热分子机制,对培育耐镉高粱提供了理论参考。[方法]从高粱品种“BTx623”镉胁迫下转录组数据(RNA-seq)中筛选出一个受镉胁迫后显著上调表达的基因sbbHLH168,使用在线软件对其生物信息进行分析;通过洋葱表皮侵染进行亚细胞定位;构建pGBKT7-sbbHLH168载体验证sbbHLH168基因的转录激活活性;将水培至四叶一心的高粱置于NaCl、PEG、ABA、ACC、GA和JA溶液处理,分别在0、1、12、24和48 h提取RNA,通过RT-qPCR检测sbbHLH16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sbbHLH168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67 bp,编码189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为20.55 kD,理论等电点(PI)为8.86,为碱性带正电的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具有较强的转录激活活性。sbbHLH168基因在盐、干旱和植物激素胁迫下表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表达量在不同处理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对sbbHLH168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发现,该基因在高粱的根和叶中均有表达,其中在盐、干旱、ABA、GA和JA胁迫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