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究开食料中粗蛋白水平对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5头56日龄健康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其中低蛋白(LP)组、中蛋白(MP)组、高蛋白(HP)组分别饲喂蛋白水平为16.81%、20.44%、23.92%日粮,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LP组犊牛的增重要低于其他2组,而HP组犊牛的血清尿素氮含量要明显高于其他2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8~16周龄犊牛开食料含20%的粗蛋白水平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正>小叶苦丁茶是生长在气候温暖湿润、终年云遮雾罩的云贵高原深山里的一种野生珍稀植物。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小叶苦丁茶,品质优良,是一种具有特殊保健作用的饮品。现将其初加工技术介绍如下。(一)鲜叶的采摘及保管1、采摘采摘时一手扶住树枝, 另一手掌心向上依次由下至上采摘  相似文献   
3.
【目的】哺乳期犊牛胃肠道功能尚未健全,对日粮的消化能力不足,易导致腹泻等营养性疾病的发生,降低成活率。实施早期断奶的哺乳期犊牛日粮以液体的代乳品为主,其酸度对犊牛健康有着比成年牛更加重要的影响,但目前犊牛血气指标变化的规律、正常值范围等数据仍不成体系,无法判别日粮酸度是否适宜。本研究以48头新生荷斯坦公犊牛研究液体饲料pH值对哺乳期犊牛血气指标的影响,探索犊牛血气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2×4因子设计,2种代乳品,其植物蛋白占总蛋白比例分别为50%和80%,代乳品乳液pH值分别调整为6.2、5.5、5.0、4.5,共计8个处理组。将48头新生荷斯坦公犊随机分配到上述8个组中,分别饲喂上述代乳品乳液。试验期63 d,其中预试期21d,正试期42 d。每两周测定犊牛体重,每日记录代乳品和颗粒料的采食量;在21、49 d抽取全血检测血液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气分压(pO2)、氧饱和度(SO2)、[HCO3-]浓度(HCO3-)、实际剩余碱量(ABE)、总二氧化碳量(TCO2)、标准碳酸氢盐浓度(SBC)和标准剩余碱(SBE)。采用SAS软件GLM或MIXED模型对生长性能或血气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REG模型建立血气指标与代乳品乳液pH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式,以正态分布检验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降低代乳品乳液pH值可提高犊牛平均日增重(P<0.05);代乳品乳液pH值对犊牛血液pO2、SO2、HCO3-、ABE、TCO2、SBC和SBE皆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对血液pH值、pCO2也具有影响趋势;随着代乳品乳液pH值的降低,犊牛血液pH值、pCO2、pO2、SO2、HCO3-、TCO2呈现出二次曲线变化规律(P<0.05),R2分别达到0.9201、0.8481、0.8600、0.9445、0.8631、0.8141,ABE、SBC和SBE则呈现出直线型改变(P<0.05),R2分别为0.9060、0.8126、0.8298。血液pH值和pCO2随日龄变化有显著改变(P<0.05);除HCO3-、ABE、SBE外,其他血气指标符合正态分布规律(P>0.05)。代乳品中植物蛋白占总蛋白的比例由50%提高到80%时,犊牛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降低,但血气指标并未受到影响(P>0.05)。 【结论】随代乳品乳液pH值的降低,21-63 d犊牛血液HCO3-、ABE、TCO2、SBC、SBE显著降低,可作为评价日粮酸度效果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C3和C4植物在日粮中的含量对牛肉品质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大豆粕、小麦麸、小麦、棉籽饼、苜蓿干草作为C3植物试验材料,选用黄贮玉米秸、玉米酒精糟、玉米作为C4植物试验材料,选用36头西门塔尔杂种公牛作为试验动物开展了肥育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C4植物含量对肥育牛增重、牛肉的脂肪酸、氨基酸(其中甘氨酸不确定除外)、水分含量以及牛肉的剪切力、蒸煮损失率、滴水损失率、大理石花纹评分和眼肌面积均没有显著的影响。日粮中C3植物含量对肥育牛增重、牛肉的脂肪酸(其中十七烷酸不确定除外)、氨基酸(其中丝氨酸和苏氨酸不确定除外)、水分含量以及牛肉的剪切力、蒸煮损失率、大理石花纹评分和眼肌面积也均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C3和C4 植物在日粮中的含量对牛肉品质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大豆粕、小麦麸、小麦、棉籽饼、苜蓿干草作为C3植物试验材料,选用黄贮玉米秸、玉米酒精糟、玉米作为C4 植物试验材料,选用36头西门塔尔杂种公牛作为试验动物开展了肥育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C4 植物含量对肥育牛增重、牛肉的脂肪酸、氨基酸(其中甘氨酸不确定除外)、水分含量以及牛肉的剪切力、蒸煮损失率、滴水损失率、大理石花纹评分和眼肌面积均没有显著的影响。日粮中C3 植物含量对肥育牛增重、牛肉的脂肪酸(其中十七烷酸不确定除外)、氨基酸(其中丝氨酸和苏氨酸不确定除外)、水分含量以及牛肉的剪切力、蒸煮损失率、大理石花纹评分和眼肌面积也均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分别在犊牛代乳粉中添加酵母β-葡聚糖和杆菌肽锌,研究其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性能及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的影响。选取20头新生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分别饲喂以下日粮:试验A组为基础日粮组(对照组)、试验B、C组均为基础日粮+酵母β-葡聚糖75mg·kg-1、试验D组为基础日粮+杆菌肽锌60mg·kg-1。试验全期共28d,每日记录犊牛采食量、每2周逐一称重并计算日增体质量,在试验第21天晨饲时,给A、B、D3组犊牛口服大肠杆菌(O141∶K99)肉汤培养基进行攻毒,C组继续正常饲喂。于试验第28天晨饲前,采集犊牛直肠内约10cm处靠近上壶腹黏膜部的粪便样品用于测定肠道微生物区系变化。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攻毒前,B组犊牛0~14d和14~21d两阶段ADG比A组分别提高了26.18%和24.93%(P0.05);攻毒后,B、D组21~28dADG比A组分别提高了30.38%、30.82%(P0.05)。试验各期F/G,B、D组均显著低于A组(P0.05)。与A组相比,B、D组犊牛攻毒后12和24h时,直肠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D组犊牛直肠中乳酸杆菌数量也显著降低(P0.05);C组犊牛直肠中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A组(P0.05)。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显示,B、C两组条带数多于A、D组,且C组与A、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不同试验组犊牛的总菌区系相似性处于50%~75%。结果表明,在代乳粉中添加75mg·kg-1酵母β-葡聚糖可改善犊牛肠道微生物区系,优化肠道微生物结构,从而保证犊牛健康生长,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或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开食料中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犊牛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平衡的影响,本试验选取15头荷斯坦公犊牛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6.22%(低蛋白质组)、20.21%(中蛋白质组)和24.30%(高蛋白质组)的开食料。开食料采用限饲,试验在犊牛的8~16周龄进行,在10周龄和13周龄时,每组分别选取3头牛进行代谢试验。试验期为7d,采取全收粪法。结果表明,10周龄时,除粗蛋白质外,低蛋白质组的其他营养物质消化率均高于另外两组。13周龄时,除干物质外,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均随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升高而升高。犊牛的粪氮、尿氮、吸收氮、沉积氮和氮的总利用率随开食料中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由此可得,日龄对犊牛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存在影响,犊牛的吸收氮和沉积氮随开食料中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但氮的排放也会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8.
以体外法评定酸度调控剂,并将筛选出的酸应用在犊牛代乳粉中,以动物饲养试验研究其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从而验证体外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体外评价试验采用1%酸溶液pH值及其缓冲性能、降低代乳粉pH值至5.0所需体积、加酸后代乳粉缓冲性能、体外抑菌率5个指标评价甲酸、乙酸、柠檬酸、富马酸、乳酸、盐酸的作用;动物饲养试验分两期进行,试验一设A1、A2、A3组,后两组分别以盐酸调整代乳粉pH值至5.5和5.0;试验二设B1、B2组,B2组以甲酸调整代乳粉pH值至5.0。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1头牛。各试验期均为56d,测定犊牛体增重、饲料转化率和腹泻率。1%酸溶液的pH值以盐酸最低;加酸后代乳粉缓冲性能则以乙酸最高;将代乳粉乳液pH值从6.3调整至5.0时,甲酸溶液用量最低;而体外大肠杆菌抑菌率则以盐酸和甲酸效率最高。动物饲养试验表明,与A1组相比,A2、A3组犊牛全期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5.2%、12.1%,A2组的腹泻率降低了29.7%,但差异都不显著(P0.05)。B2组犊牛的平均日增重在第14~28d显著高于B1组(P0.05),全期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0.9%,腹泻率降低了37.5%。在犊牛代乳粉中添加盐酸或甲酸,可改善犊牛生长情况;本研究所采用的体外评价酸度调控剂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
犊牛开食料是犊牛断奶前后使用的混合精料,在营养含量和种类方面既不同于代乳料也有别于奶牛精饲料,有其独特的性质,它对犊牛的培育至关重要,是国外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综合后备牛的营养生理特点对开食料的生理营养作用、营养配制和使用时间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酵母β-葡聚糖对早期断奶犊牛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在犊牛代乳粉中添加酵母β-葡聚糖,研究其对早期断奶犊牛器官发育、胃肠道形态发育及直肠中微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选取42头新生荷斯坦犊牛,按照日粮中酵母,β-葡聚糖添加量不同分为:0(对照组)、25、50、75、100和200 mg/kg 6个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期56 d.试验结束时屠宰,取瘤胃前背盲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做肠道组织切片,收集直肠内容物经稀释后做微生物计数.结果显示:瘤网胃相对比重有随日粮中酵母β-葡聚糖含量升高而上升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小肠各段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V/C)以75 mg/kg组显著大于其余各组(P<0.05),各组直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以75 mg/k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乳酸菌数也以75 mg/kg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试验结果提示:在早期断奶犊牛日粮中添加75 mg/kg酵母β-葡聚糖可提高早期断奶犊牛的小肠绒毛高度,增加小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优化肠道微生物结构,从而减少疾病发生,促进犊牛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