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主要研究种猪遗传育种相关方面的需求,根据养殖场实际管理需求构建3层架构思想,并且结合对应算法开发相应的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这一系统既可以评估种猪遗传育种,又可以实现对应的信息管理、查询、校正、评估,进而降低养殖场育种管理,实现精细化遗传育种管理。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是维持肉鸭正常代谢及保持高的生产性能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物质。在肉鸭养殖过程中,维生素的缺乏或过量都会造成机体产生营养代谢病。文章就肉鸭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维生素营养代谢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保障肉鸭的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3.
莱芜黑猪被山东莱芜人称为"莱芜黑",在中国地方猪种分类上属于华北型猪种,是山东省特有的一个地方黑猪品种。它全身被毛黑色,耳朵大且下垂至嘴巴,嘴较长且额头有6条~8条"八"字纵纹,乳头为7对~8对且乳房发育良好,具有环境适应力强、产仔数高、肉质软软多汁等优点。笔者通过总结猪各种营养物质需要量的研究进展,为莱芜猪饲养标准的制订提供部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4.
 病毒病是影响云南省蚕豆生产的重要病害。对采集的蚕豆病毒病标样进行了组织印迹法检测,表明菜豆黄花叶病毒(BYMV)是最主要的病原。据此,以BYMV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用BYMV的5个中国云南蚕豆分离物和1个叙利亚蚕豆分离物侵染的蚕豆叶片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获得了长度为907bp的目标片段。序列分析显示,此片段中包含822bp的外壳蛋白序列。6个分离物间的外壳蛋白核苷酸和推导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6.4%~100.0%和96.7%~100.0%。与GenBank登录的34个具有完整外壳蛋白序列的BYMV分离物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的结果表明,6个分离物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与其它分离物的同源性分别为79.1%~97.9%和83.5%~98.5%,BYMV中国蚕豆分离物与日本蚕豆分离物同源性最高。外壳蛋白基因的序列特征揭示,在BYMV中的蚜传相关基序为NAG。  相似文献   
5.
以开沟撒施,土肥混合覆土覆盖的方式,研究生物有机肥对大棚西红柿的根部调控,在此基础上,对大棚西红柿的产量和效益以及土壤养分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生物有机肥能很好地改善大棚西红柿的植物学性状,极显著提高西红柿产量,处理1比对照增产5.75%。在大棚西红柿上,施用此种有机肥的处理1与对照相比,净收益可提高831.76元·667m-2,投入产出比为1∶2.87,增收效益显著。同时,还能显著提高土壤的肥力。  相似文献   
6.
抗菌肽(AMPS)是有机体先天免疫反应的调节因子,具有抗菌、抗病毒、杀伤癌细胞等多种活性,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在食品、医药等多个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根据近年来相关研究,综述了抗菌肽机制、来源和功能,阐述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蚕豆和豌豆对菜豆黄花叶病毒引致病毒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摩擦接种法,鉴定了122份蚕豆和66份豌豆种质资源对菜豆黄花叶病毒的抗性。鉴定出2个蚕豆品种:云豆83—315(H3434)和阿富汗引进材料(H2508),以及3个豌豆品种:1份引自英国品种(G0861)和2份引自澳大利亚品种(G4774和G4835),属于抗病(R)品种,可以用于抗病育种。多数材料属于感菜豆黄花叶病毒类型。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表明,蚕豆和豌豆的表观抗性与植株体内的病毒含量密切相关,抗病材料具有抗病毒繁殖和移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2019年8月至9月,参加了德中农业职业培训中心主办的农业科技培训,介绍了德国畜牧业特别是养猪业发展现状,比较了中德两国在畜牧业养殖方式及理念上的差异,探讨德国现代化养殖模式值得中国借鉴的方面,特别是与国内相比德国养猪业和种植业以及农业职业教育具有比较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全面了解杜泊羊与湖羊级进杂交效果,试验选择纯种杜泊羊作为父本,分别与湖羊(杜×湖杂交组,后代记为杜湖F1代)、杜湖F1代(杜×F1代杂交组,后代记为杜湖F2代)、杜湖F2代(杜×F2代杂交组,后代记为杜湖F3代)进行杂交,以湖羊纯繁组、杜泊羊纯繁组为对照,观察各组后代羔羊体型外貌,测定各组母羊的繁殖性能(包括产羔数、产活羔数、产双羔数、产多羔数、产羔率、羔羊成活率、产双羔率、产多羔率)及后代羔羊的生产性能(羔羊初生重及1,2,3,6月龄体重和1~6月龄平均日增重,6月龄羔羊体长、体高和胸围体尺指标)、屠宰性能[宰前体重、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胴体脂肪含量(GR值)]、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白细胞介素(IL)和干扰素(IFN)]、肉品质(pH45 min值、pH24h值、肉色、大理石纹、失水率、熟肉率、剪切力)和羊肉胴体感官评定(胴体特点、胴体重量、肥度、肉脂硬度、肌肉发育程度、肉脂色泽、适宜烹饪方式)。结果表明:随着杂交代数的增加,羔羊体型外貌明显趋向杜泊羊。杜×F1代杂交组、杜×F2代杂交组和杜泊羊纯繁组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