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质量对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心理、生理及精神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但现在居住区景观设计普遍存在着设计随意、重平面轻立体、铺装材料过多、疏于管理等问题,提出转变设计思想、丰富植物种类、推广垂直绿化、加强管理与宣传等措施,为提高居住区景观设计水平和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域土地和饲草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肉羊产业。然而,该区域土地、饲草资源利用率和肉羊养殖规模化水平不高,造成资源不同程度的浪费。本文根据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和饲草资源特点,对肉羊品种引进、场地选择与羊场建设、日粮配给、饲养管理、卫生与疫病防控等方面提出科学建议,以期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不同耐盐碱型夏玉米品种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特征,挖掘盐碱地玉米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物学潜力。【方法】 以耐盐型玉米品种登海605、鲁单818和不耐盐型玉米品种鲁单981、连胜188为供试材料,在不同施氮水平下(0、180和360 kg·hm-2,记作N0、N1和N2),系统研究了施氮对不同耐盐碱类型玉米品种物质积累、氮素积累、氮素分配与利用效率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并分析了氮肥水平和品种间的互作效应。【结果】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盐碱地夏玉米籽粒产量,高氮水平下能够提高不耐盐型玉米品种产量潜力。与N1处理相比,N2处理下耐盐型玉米品种产量无显著变化,不耐盐品种LD981和LS188 2年平均显著增产9.93%和16.31%,各品种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肥农学效率(NAE)和氮肥利用率(NUE)均显著降低。互作效应分析表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是由品种、氮肥水平及品种和氮肥水平之间的互作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氮肥水平下,耐盐型品种比不耐盐品种分别增产7.78%—27.63%(N0)、7.40%—24.87%(N1)和0.32%—9.55%(N2);氮肥利用效率(NUE)分别提高26.65%—48.28%(N1)和1.20%—24.87%(N2)。【结论】耐盐型品种较不耐盐型品种具有较高的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利用能力,在低氮下具有较高的产量优势,而不耐盐型品种在高氮水平下有利于产量的发挥。施氮量、品种及其互作效应通过影响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氮素吸收转运影响氮肥利用效率,优化氮肥供应与品种匹配,能够实现盐碱地玉米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耐盐小麦新种质,以耐盐小麦品种青麦6号为对照,分别在小麦苗期以相对盐害指数、芽期以根系盐害易感指数和相对苗长为鉴定和评价指标,对选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417份小麦材料进行耐盐性筛选与鉴定。结果显示,有39份小麦种质的耐盐性优于对照,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总根长SSI值可作为根系耐盐指标用于耐盐性综合评价;结合总根长SSI值、盐害指数和相对苗长的隶属函数综合值进行聚类分析发现,cm58、cm163、cm439和cm440 四份小麦种质的耐盐性优于对照青麦6号,是研究小麦耐盐性和培育耐盐小麦新品种的优异材料。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冬小麦氮磷肥料效应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地区冬小麦合适的肥料效应模型。在冬小麦生长季设置4种不同的氮磷肥用量,根据"3414"试验设计8种不同的肥效试验处理,以探讨线性加平台、一元二次、平方根和二元二次4种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显示,4种肥料效应模型的拟合结果经检验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一元肥料效应模型中,氮磷一元二次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最高收益分别为7 448.3元·hm~(-2)和7 357.7元·hm~(-2),最佳经济氮磷用量分别为254.4 kg·hm~(-2)和98.6 kg·hm~(-2)。对比一元与二元模型,后者拟合效果较好,最佳经济氮磷用量分别为244.1 kg·hm~(-2)和94.2 kg·hm~(-2),即氮磷肥配比为2.6∶1,经济效益为7 432.4元·hm~(-2),氮肥农学利用率为6.2 kg(籽粒)·kg~(-1)(N),磷肥农学利用率为13.8 kg(籽粒)·kg~(-1)(P_2O_5)。结合拟合度、最佳经济施肥量、经济收益、肥料农学利用率和一元模型的局限性分析得出,二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最优,可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土冬小麦氮磷肥效模型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对黄淮海区36个主推玉米品种子粒各微量和常量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子粒Zn、Fe、Mn和Cu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6.2~24.0、17.7~32.9、3.3~7.4和1.1~2.4 mg/kg,其平均浓度分别为20.1、23.0、4.5和1.6 mg/kg,变异系数分别为10.3%、23.0%、23.9%和22.1%。Ca和Mg浓度范围分别为37.8~93.5和1 002.1~1 357.4 mg/kg,平均浓度分别为68.3和1 163.2 mg/kg,变异系数为25.3%和7.9%。N,K和P浓度范围分别为8.9~14.0、3.2~4.8和2.2~3.0 g/kg,平均浓度分别为11.5,3.9和2.6 g/kg,变异系数分别为12.4%,10.7%和8.3%。子粒中60.2%~85.9%的P以植酸磷形态存在,与Zn和Fe均无相关性;Zn和Fe同时与Mn、Mg和K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玉米子粒中Zn、Fe、Mn、Mg和K浓度提高的同时不会提高植酸P浓度,有利于提高子粒Zn和Fe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