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能源植物乌桕杂种苗期形态与光合特性及分子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发展以生物柴油为代表的可再生生物质能源,对缓解能源紧张和保障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乌桕是生物柴油的优质原料树种,但中国乌桕产量普遍较低。因此,开展高产乌桕品种选育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以大悟县优良地方乌桕品种葡萄桕(py),鸡爪桕(jy)及其杂种(hy)为材料,对它们的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稻田不同种植模式对蜘蛛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2004年对湖南省湘阴县藠头—水稻轮作模式和西瓜—水稻镶嵌种植模式示范基地的稻田蜘蛛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这2种水稻种植模式中蜘蛛群落结构和季节消长动态。结果表明,西瓜—水稻模式田的物种丰富度(44)及多样性指数(4.259 54)最高;其次为藠头—水稻模式田,其物种丰富度为41、多样性指数为4.213 10;最低的是常规的双季早、晚稻田,早、晚稻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38和32,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110 54和3.947 63。说明采用前2种稻田种植模式,不但丰富了稻田景观元素,而且天敌蜘蛛种群数量和种类均有较显著增加。在水稻大面积种植区推广水旱轮作或间作经济作物的耕作模式,可有效地保护稻田蜘蛛等天敌,控制害虫。同时,可提高单位土地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疗刘彩臣付秀芹刘志英(河北省迁西县畜牧水产局,064300)1995年5月,我县东荒峪等乡镇的部分村接连发生牛的传染病,共涉及4个乡镇,8个村,共有牛367头,发病107头,发病率为29%。死亡18头,死亡率为17%。流行情况及临诊表...  相似文献   
4.
以长期施用农药和不施用农药条件下的两个拟环纹豹蛛(亚)种群为试验材料,采用Sephacryl S-200层析柱对其群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进行了纯化以及活性测定。研究结果显示,Sephacryl S-200纯化乙酰胆碱酯酶的效果理想,纯化后的酶液活力有效分离成分高;两(亚)种群样品纯化后的酶总活力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受农药长期胁迫影响的种群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产生适应性遗传分化(进化)和遗传组成差异,迫使种群对局部环境产生适应性变异,以保持其优势种地位。  相似文献   
5.
对洞庭湖湿地汉寿县青山垸、岳阳市君山农场、沅江西畔湖和湘阴县白泥湖乡4个地方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定性、定量分析了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以及退田还湖对土壤动物的影响,并对土壤动物与土壤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土壤动物与土地污染程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土壤动物指标可作为监测土地污染程度的一个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6.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生物防治田和化学防治田内不同发育期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羧酸酯酶(CarE)的活性特征。结果表明,化防田拟环纹豹蛛各发育时期AChE活性均较生防田中的低,其各发育期AChE的Km值也均明显高于生防田种群。从整个发育期来看,幼体的AChE活性最高,卵囊的最低,说明不同发育阶段AChE活性存在较大差异。而CarE的活性正相反,化防田种群卵囊、幼蛛、雌成蛛和雄成蛛的CarE活性均高于相应生防田种群,且幼蛛的CarE活性高于相应成蛛,生防田种群每一发育阶段CarE的Km值也均高于相应的化防田种群。表明化防田中的拟环纹豹蛛有可能对部分农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7.
转Bt基因水稻的生态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利用外源基因培育优良水稻品种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国内外已培育出多个高抗害虫的转基因水稻,转Bt基因水稻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人们对转Bt基因抗虫水稻潜在的风险尚存在疑问,这是目前转Bt基因水稻未能进一步获准商品化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转Bt基因水稻研究现状与安全性评价的最新进展,主要涉及环境生态安全性、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及昆虫对Bt杀虫蛋白的抗性问题和管理对策,并对将来的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用0.01%秋水仙素诱导使花生染色体加倍,通过单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鉴定花生倍性,比较不同倍性花生叶片的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加倍处理后的花生叶片气孔更大,单位面积的气孔数量减少,叶绿素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研究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0.002%、0.01%、0.02%、0.1%、0.2%)对花生种子进行不同时间(2h、4h、6h、8h、10h)的诱导处理,分析种子发芽率及生长速率受秋水仙素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影响,并对花生根尖细胞的倍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对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速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秋水仙素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递增;诱导花生多倍体的最佳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为0.01%秋水仙素处理4h或者0.02%秋水仙素处理2h。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