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研究牦牛、藏山羊胚胎下颌不同类型毛囊的形态发生及其β-catenin的表达规律,试验以牦牛和藏山羊胚胎下颌不同类型毛囊为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须毛囊形态发生过程经历了与体毛毛囊相似的毛基板、毛芽、毛钉和成熟毛囊4个阶段,但其存在特殊的群体分布特征;β-catenin表达规律也类似于体毛毛囊,在毛基板期β-catenin强表达于毛基板上皮部分,随后在毛芽、毛钉阶段减弱,直到毛囊开始分化成熟才再次出现于毛球毛母质部;在整个毛囊发生过程中,毛囊上皮-间充质β-catenin表达存在时相差异,这种差异在牦牛胡须毛囊发生过程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通过胚胎组织切片及常规染色发现,胚胎期第35天已经初步分化形成皮肤,随后表皮经历复层化,真皮经历胞外基质纤维堆积,形成哺乳动物典型皮肤结构。毛囊形态发生开始于胚胎期第75天,经历基板形成、毛芽、毛钉和毛囊分化成熟几个主要阶段。初级毛囊形成过程中伴随几波次级毛囊发生,最终形成由3种不同毛囊类型组成,呈单毛囊散在分布的毛被结构。皮脂腺和汗腺的发育伴随毛囊发生而发生,经历形态发生和分化成熟过程,最终形成毛囊-皮脂腺-汗腺单位。牦牛皮脂腺和汗腺分布于初级和次级毛囊,这种广泛分布特征体现了其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藏山羊不同部位毛囊形态发生的差异及其β-catenin和SHH的表达规律.选择胚龄(Ed)51~89藏山羊胚胎样品,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EnVis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其不同部位毛囊的形态发生及β-catenin, SHH, PCNA, K14的表达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 结果表明,藏山羊胚胎各部位毛囊形态发生的时间、密度、大小等均有差异,这种差异与皮肤下对应的骨骼类型相关.通过数据分析比较发现,β-catenin和SHH在藏山羊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有两种模式:分别是一种以间充质为主导的模式(主要见于肢端),另一种是表皮为主导的模式(主要见于躯体大部分部位). β-catenin与SHH在藏山羊胚胎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中至少有两种表达模式,其中以间充质为主导的模式在肢端毛囊形态发生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作者近年来在营林生产实践中对"近自然营林"的理解,涉及到近自然营林的历史、现状和展望,重点从实施的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近自然营林"的相关原则、目标、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牦牛、藏山羊胚胎下颌不同类型毛囊的形态发生及其β-catenin的表达规律,试验以牦牛和藏山羊胚胎下颌不同类型毛囊为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须毛囊形态发生过程经历了与体毛毛囊相似的毛基板、毛芽、毛钉和成熟毛囊4个阶段,但其存在特殊的群体分布特征;β-catenin表达规律也类似于体毛毛囊,在毛基板期β-ca...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