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1.
2.
为进一步研究唐菖蒲杂交育种亲本选配和杂种的早期鉴定,以21个唐菖蒲品种为试材,对这些品种的表型性状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并利用SRAP技术对其构建指纹图谱。结果表明:21个品种的表型性状表现出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变异6.78%~147.29%。经过对SRAP-PCR反应条件的优化,从100对引物中筛选出16对引物适用于唐菖蒲PCR反应;通过对21个品种SRAP标记的试验与分析,共在468个位点上扩增出条带,多态性位点411个,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多态性条带25.7个;基于SRAP标记的UPGMA聚类分析显示,21个品种间Jaccardp’s相似系数0.46~0.75。将2种聚类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唐菖蒲品种的分类与表型性状无显著相关性,说明其品种具有复杂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RACE技术在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品种‘Rose Supreme’的籽球苗叶片中克隆得到茉莉素受体COI1基因的c DNA序列,命名为Gh COI1。该基因全长为2 603 bp,包含一个编码613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5′utr和3′utr分别为484 bp和277 bp,预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69.46 k D;其氨基酸序列具有典型的F-box基序和LRRs结构域。同源比对和系统进化树的分析结果表明,Gh COI1与番茄Le COI1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最高,达到64.3%;与水稻Os COI1的亲缘关系最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的结果表明,Gh COI1在唐菖蒲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根中其次,匍匐茎、新球、籽球、花瓣、雄蕊、雌蕊里中的相对表达量较低,推测在唐菖蒲中存在器官专一性表达的COI1同源基因。采用0.05、0.1和0.5 mmol·L-1 Me JA喷施处理唐菖蒲叶片,检测到施用0.1 mmol·L-1 Me JA可显著上调Gh COI1的表达。同时伴随此浓度Me JA处理时间的增加,12 h内Gh COI1的表达量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洋葱表皮细胞瞬时表达结果表明Gh COI1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和质体中。本研究中初步验证了Gh COI1在茉莉素信号途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研究重瓣百合花形成的分子机制,以重瓣百合比罗尼卡为试验材料,从中分离得到1个AGL6基因,其开放阅读框为744 bp,共编码247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28.3 ku。亲水性平均系数为-0.748,等电点为8.23。蛋白结构分析显示,百合AGL6蛋白具有典型的MADS-box结构域、K-box区及2个AGL6基序。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百合AGL6编码的蛋白属于AP1/AGL9亚家族AGL6分枝的单子叶植物类群,与同为单子叶植物的风信子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达到78%,说明克隆得到的基因即为AGL6的同源基因,将其命名为LiAGL6。亚细胞定位表明,LiAGL6在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核中表达,具备转录因子的基本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表明,LiAGL6基因在花中表达量最高,在茎、叶中几乎不表达;在整朵花中,LiAGL6在第7轮花瓣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依次是第6轮和第3轮,第2轮花瓣中几乎检测不到表达。研究表明,LiAGL6基因可能在百合重瓣花形成方面发挥了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低剂量复合有机微量元素(Fe、Cu、Mn、Zn)对不同微量元素饲喂背景的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微量元素含量、抗氧化指标及粪便微量元素排放量的影响,选用192头体质量相近[(61.2±4.4)kg]、胎次一致、饲喂背景来源各半的"杜×长×大"生长公猪,进行2×2因子试验,其中主因子包括饲喂背景(背景I:哺乳仔猪、保育猪和生长猪饲喂商业剂量无机Fe、Cu、Mn、Zn;背景O:哺乳仔猪、保育猪和生长猪分别饲喂50%、30%和20%商业剂量的有机Fe、Cu、Mn、Zn)和日粮处理(无机组ITM:在育肥猪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无机形式Fe、Cu、Mn、Zn各100、20、25、100 mg/kg;有机组OTM:在育肥猪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有机形式Fe、Cu、Mn、Zn各20、4、5、20 mg/kg)。饲喂期82d,分肥育前期(1~38 d)和肥育后期(39~82 d)。结果显示:1)饲喂背景及日粮处理均不影响育肥猪的生长性能(P0.05)。2)OTM可提高肥育前期猪血清中Zn的含量(P0.05)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3)OTM可显著降低肥育猪粪便中Fe、Mn、Cu、Zn的排放量(P0.05);有机饲喂背景(O)可显著降低肥育前期猪粪便中Fe及肥育后期猪粪便中Fe、Cu、Zn的排放量(P0.05)。有机饲喂背景(O)与有机日粮处理(OTM)对降低育肥后期猪粪便中Fe的含量具有交互作用(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低剂量的有机微量元素可显著降低育肥猪粪便中重金属排放量,改善机体抗氧化水平,且不影响其生长性能;前期饲喂背景会显著影响猪生长后期粪便重金属的排放。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有机酸钙对肉鸡生长性能、胫骨发育及血清指标的影响,评估复合有机酸钙对肉鸡的饲用效果。试验选取900只体重相近的1日龄健康科宝-500(Cobb-500)肉公鸡,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1和2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4%和0.8%复合有机酸钙(替换部分无机钙源)的试验饲粮,各组钙、磷水平保持一致,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和2组肉鸡在1~21日龄、22~42日龄和1~42日龄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21日龄时,试验1和2组肉鸡的胫骨钙含量显著提高(P0.05);42日龄时,试验1和2组的胫骨长度和钙含量显著提高(P0.05),且试验1组的胫骨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P0.05)。3)42日龄时,试验1和2组肉鸡的血清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1组的血清GOT活性与试验2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中添加复合有机酸钙对21和42日龄肉鸡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钙、磷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中添加复合有机酸钙对21和42日龄肉鸡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复合有机酸钙可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促进胫骨发育,且以添加0.4%的复合有机酸钙饲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研究百合热激反应的分子机制,以麝香百合杂种系品种‘白天堂’为试验材料,鉴定了百合C类Hsf基因LlHsfC1,其开放阅读框为780 bp,编码259个氨基酸,推定蛋白质分子质量为30.1 ku,理论等电点为9.61.LlHsfC1蛋白含有热激转录因子的特征结构域,但与百合A类Hsf相比,LlHsfC1缺少转录激活模序和核输出信号.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LlHsfC1在细胞核中表达.37℃胁迫处理显著促进了LlHsfC1的表达;LlHsfC1的表达受热胁迫与Ca~(2+)处理协同诱导.此外,构建了植物过表达载体pCAMBIA1301-LlHsfC1,为进一步研究LlHsfC1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高剂量蛋氨酸锌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液学指标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以确定蛋鸡对饲用蛋氨酸锌的耐受剂量。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择健康且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20周龄海兰白蛋鸡540只,随机分成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各组分别饲喂蛋氨酸锌添加水平为0(对照)、70(有效剂量)、140(2倍有效剂量)、350(5倍有效剂量)、700(10倍有效剂量)和1 400 mg/kg(20倍有效剂量)的试验饲粮。试验为期8周。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70 mg/kg组、140 mg/kg组日产蛋重和产蛋率显著提高(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350 mg/kg组、700 mg/kg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0~700 mg/kg组相比,1 400 mg/kg组日产蛋重和产蛋率极显著降低(P0.01),料蛋比极显著提高(P0.01)。2)饲粮中添加蛋氨酸锌对蛋鸡血液常规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70~700 mg/kg蛋氨酸锌对蛋鸡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1 400 mg/kg蛋氨酸锌极显著提高了血清葡萄糖、尿酸、肌酐、总胆红素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4)添加20倍推荐有效剂量(1 400 mg/kg)的蛋氨酸锌会引起主要器官组织的损伤和病变。结果提示,蛋鸡饲粮中蛋氨酸锌的耐受剂量为700mg/kg。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蛋氨酸锌对蛋鸡消化酶活性、蛋黄微量元素沉积、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540只海兰白蛋鸡,随机分成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Ⅱ、Ⅲ、Ⅳ、Ⅴ、Ⅵ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70、140、350、700、1 400 mg/kg蛋氨酸锌。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Ⅱ、Ⅲ组十二指肠淀粉酶(AMY)、蛋白酶(PT)和回肠PT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清和肝脏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升高(P0.05),Ⅳ、Ⅴ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Ⅳ组十二指肠淀粉酶、PT和回肠PT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和肝脏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CuZn-SOD活性及T-AOC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IgA和IgG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Ⅱ、Ⅲ、Ⅳ和Ⅴ组蛋黄锌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Ⅵ组蛋黄锌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蛋黄铜、铁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二次曲线拟合分析得出,蛋鸡获得较高的消化酶活性和较好的抗氧化、免疫性能时,蛋氨酸锌的适宜添加水平为60~100 mg/kg。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