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9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家畜去势术由来已久,相传我国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火骟法。到了商代出现阉割术,以后又逐渐发明了捶、夹、扎等无血去势术,还发明了不少去势器械,使去势术日臻完善并一直沿用至今,在畜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手术去势虽然完全彻底,但已不能适应现代集约化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它不仅费时耗力,而且还常伴有继发感染,出血不止,腹疝和肠嵌脱等症。另外,其雄性激素太少以至阉畜体型单薄、发育缓慢、胴脂增多,从而降低了家畜的生产性能,达不到去势的目的。由此可见,运用新方法取代传统去势术势在必行。药物去势则是利用某些酸、碱、…  相似文献   
2.
种鸡感染病原微生物不但影响鸡群的生长和繁殖,甚至发病死亡,而且影响种蛋的孵化率和雏鸡的成活率,因此如何减少病原感染和传播机会是种鸡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此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探讨。一、环境因素污染的环境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鸡舍卫生条件差、消毒不严格、粪便清理不及时、病死鸡处理不当等因素都易造成病原在鸡群内扩散传播。此外,未经严格消毒的人员、车辆、用具和设备进入鸡舍也是外来病原感染鸡群的重要途径。近期本地流行一种“眼病”,引起鸡的单侧或双侧眼睛肿胀、化脓,重者失明,传播极为迅速.经我中心…  相似文献   
3.
免疫佐剂研究进展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36日龄的鸡,这些鸡在胚胎期分为消除法氏囊和未消除法氏囊二组,在感染无法氏囊的鸡,既没有临床症状也没有可见肉眼病变。同未感染消除法氏囊对照鸡相比;鸡体、胸腺、法氏囊(原文为碑脏,恐有误)重量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在感染消除法氏囊鸡的脾脏、胸腺和盲肠扁桃体中,只观察到轻微的淋巴细胞坏死和退行性变化.血清中也没检出沉淀和血清中和抗体,但是可以从脾脏和胸腺中重新分离到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相似文献   
5.
6.
药物新剂型简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药物剂型是药物存在和投入机体的形式,其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第1代为丸剂、片剂、胶囊和注射剂;第2代为前体药和缓释剂;第3代为速度控制释药剂型;第4代为方向性给药系统.其中前两代属常规剂型,后两代则是近二三十年才发展起来的药物新剂型,尤其是近年来发展的控制释药系统,统称药物运载系统(简称DDS).首先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Robsion(1978)[1],具体是说通过制剂手段将药物以活化的物理、化学体系中按程序释放出来,也就是在规定时间,按一定的速度释放,并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能维持较长时间有效的血液浓度.同常规剂型比较具有疗效高、作用时间长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现将其主要新剂型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8.
天津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何宏虎,张森瑞,李茂祥,王瑞久(天津市禽病诊断中心天津300402)王永山(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从天津地区疑似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鸡中分离到IBD野毒TP株,简报如下。1材料无菌采取疑似IBD病鸡的法...  相似文献   
9.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调查了鸡群中一种以生长停滞、消瘦、贫血而表现“矮小综合症”为临床特征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发病情况、并利用鸡胚成纤维细胞从自然病例中分离到我国第一株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C_(45)株.证实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在我国的存在。分离毒REV-C_(45)株对乙醚、对热(56℃30分钟)敏感,不耐酸(pH3.0)。病毒复制为5-溴-2’-脱氧尿核苷(BUDR)所抑制。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呈球状.直径约90nm,有囊膜。蔗糖浮密度为1.15~1.17g/cm~3,氯化铯浮密度为1.20~1.22g/cm~3。接毒的细胞培养物经IFA染色.可检出病毒感染的阳性细胞;用三种亚型单克隆抗体进行IFA染色,证明分离毒为Ⅰ亚型。动物复归试验.可从血清中检出特异性REV抗体,并从人工发病鸡的白细胞中再次分离出病毒.证明该病毒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