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7篇
  2015年   2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随着市场和消费者对瘦肉的欢迎 ,很多猪场不断调整猪饲养品种 ,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 ,提高养猪生产效益。上海地区主要有五大猪种 :杜洛克以其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肉质优良而在国内外被广泛用作杂交父本品种 ;长白和大约克不仅生长快、而且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 ,一般将其用作杂交母本 ;而上海白长期用于供港而被认可 ;太湖母猪作为本地品种具有上好的繁殖性能 ,母性好 ,肉品风味较洋种猪好。以五大猪种为基础形成了杜长大、杜长上、杜长枫三种三元杂交商品猪。为测定三种商品肉猪的猪肉品质及经济效益 ,进行了全场肉猪生产测定…  相似文献   
2.
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迅速发展,猪瘟的免疫密度明显提高,从而使急性或典型猪瘟的发生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一些慢性或散发性的猪瘟却时有发生,由于这些病猪往往与其它疾病较难区分,从而不能及时采取扑灭措施,所以使一些猪场持续地发生猪瘟。而且在一些实施猪瘟超前免疫的猪场,哺乳仔猪甚至一些育肥猪还会发生猪瘟。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一些猪瘟隐性感染猪尤其是母猪隐性感染猪瘟的存在,导致了猪瘟持续不断地散发。现将我们观察到的一例由于猪瘟隐性感染引起7日龄仔猪发生猪瘟的病例报告如下,供参考。1 发病情况该场圈存生产母猪513头,公猪2…  相似文献   
3.
我场是一个拥有2000头生产母猪的大型集约化养殖场。几年前,我场的生产母猪群以“一洋一土”的长上母猪为主,配种方式主要采用笼架配种。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的需要,生产母猪逐渐向“二洋”的长大母猪转换,而随着母猪品种的变化,长大母猪难配种、不能充分体现出正常的繁殖性能的问题也出现在日常生产中。为解决这一问题,场技术科进行了小群配种和笼架配种的对比试验,以验证小群配种是否比笼架配种更适合于长大母猪。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猪的选择和分组在全场范围内随机抽取了3~6胎的长大母猪100头,每50头为一组。分别分为小群配种组(以下…  相似文献   
4.
2014年我们对来自国内10多个省市的100多个猪场进行了送检样品的检测或现场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现将我们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1 细菌性仔猪腹泻继续在部分猪场造成严重危害 我们对30多个以哺乳仔猪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猪场进行了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20个猪场与感染魏氏梭菌有关,10个猪场与感染大肠杆菌有关.根据诊断结果,我们建议这些猪场对3胎以内的母猪在临产前25~30天接种大肠杆菌与魏氏梭菌二联六价苗,并在菌苗产生效果前对仔猪分别在1日龄和7日龄注射长效头孢氨苄注射液或头孢噻呋注射液,1周后病情迅速得到了有效控制,至今已连续4~11个月没有出现病情的反弹.而这些猪场在我们前去会诊前已分别持续3个月至1年多反复出现哺乳仔猪的腹泻,哺乳仔猪死亡率达到30%以上.  相似文献   
5.
仔猪早期断奶因其提高母猪繁殖力、增加年产仔窝数、提高棚舍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减少病原菌传播、提高养猪生产经济效益等特点 ,被大多数畜牧业主所接受 ,加之乳猪饲料加工工艺的不断完善 ,使仔猪早期断奶技术得以推广。奉贤县种畜场在前几年开展 35日龄、2 8日龄断奶取得较为理想成绩的基础上 ,不断学习、摸索、总结 ,得出一套适合于本场开展 2 1~ 2 5日龄断奶技术 ,并在全场推广应用 ,取得了比较好的生产效果 (见表 1 )。现将该套技术介绍如下。1 母猪的管理实施 2 1日龄断奶技术的关键是断奶重大小 ,而断奶重大小取决于出生重 ,因…  相似文献   
6.
2014年,因误判为病毒性腹泻,细菌性仔猪腹泻给部分猪场造成严重危害;蓝耳病免疫仍存在误区;因疫苗问题,圆环病毒免疫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霉菌毒素的危害依然存在;伪狂犬疫情没有出现反弹,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养猪生产持续地保持较高生产水平 ,实行标准化生产 ,每年更新 2 5%左右的生产母猪是一个规模化猪场必做的工作。本场常年饲养生产母猪 2 0 0 0多头 ,后备母猪的培育尤为重要。提高头胎母猪的繁殖性能 ,首先要重视后备母猪的初配月龄 ,要求长上、长大二元杂交母猪初配月龄超过 8个月 ,当后备母猪的生殖器官发育程度接近成熟和母猪自身营养蓄积增加 ,疾病抵抗力加强的情况下配种才能提高受胎率。同时要求长上、长大二元杂交母猪初配时体重超过1 0 0kg ,即达到成年母猪体重的 50 %~ 60 %后再配种 ,这时母猪体成熟程度增大 ,配种前各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