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干群  余惠岚 《蚕学通讯》2002,22(1):34-36
面对WTO,蚕业必须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从调整结构、区域化布局,探索桑地流转机制,扩大生产规模,加强生产基础,扶持龙头企业,扶持产业化,提质上档,提升蚕业内在竞争力,应对“入世”。成都蚕业的发展必须要顺应形势和战略转变,这既是蚕业生产今后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又是进一步地发展和振兴成都蚕业的战略重点和工作重点。本就成都蚕业发展历程、产业化现状、制约因素、发展方向、对策措施等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我市的蚕桑生产春蚕茧占全年35-40%,夏、秋蚕产茧占55-60%,夏秋蚕蚕茧生产是全年总产茧量的重要组成部份。在生产过程中,蚕病成了蚕茧生产丰收的最大威胁,直接影响着蚕茧的产量、质量与经济效益。据典型调查结合产茧量估算,我市近年蚕病损失约 15%左右,张种结茧率不到80%,其中传染性蚕病损失约70%,非传染性损失约占30%,传染病中病毒病约占70-80%,特别是在高温干旱,桑虫较多的早、中秋蚕期为害更甚,秋蚕期如遇多雨、阴、凉和相对湿度大,往往多发真菌病。非传染病中主要是化学农药中毒、绳、鼠敌…  相似文献   
3.
1、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目标的确定,把蚕业和蚕农将逐步引向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最根本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对茧丝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监督.2、因地制宜,进一步调整蚕业结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走出有特色的蚕业之路.3、发展高产、优质、高效蚕业既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又要根据自身条件,结合市场需要,以科技为依托,优化农村生产结构,建立起生产、经营、服务三位一体的新机制,真正实现“产供销”和“权责利”相结合,从而保证我市的蚕桑事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永盛不衰.  相似文献   
4.
<正> 1 建国以来成都市蚕业取得的成就 据考证,成都栽桑养蚕的历史至少有5000年以上。建国以来桑、蚕、茧、丝绸为我市农民增收和出口创汇作出巨大贡献。但我市蚕桑生产也跟全国、全省一样经历了起伏升降的复杂过程。1994年历史最高年有11个县(市)、123个乡(镇)栽桑养蚕,全市有桑树2.8亿株,养蚕13.8万盒,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市目前蚕桑生产的形势储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并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进一步稳步发展蚕桑生产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情况下,蚕茧生产增本降利.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受挫,蚕桑基地建设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怎样在“巩固提高、稳步发展”的方针指导下,采取坚决措施,从总体上稳定蚕桑基础是当前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此针对成都市蚕桑基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7.
8.
干群  余惠岚 《四川蚕业》2002,30(2):14-16
<正> 据史书记载:成都自古农桑并重,农民栽桑养蚕有悠久的历史,蚕业生产和科学技术在成都蚕业历史上有过辉煌的成就!成都市辖二十个区(市)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2.7%,地貌以平原为主,兼有盆地,丘陵和低、中、高山区,年平均温度15.5℃-16.5℃,自流灌溉,土地肥沃。在部份地区  相似文献   
9.
<正> 精制家蚕平附种试验研究课题,1989年春、夏两季。我市在都江堰土桥乡对精制平附蚕种进行了催青孵化、饲育试验调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1993年春,在双流县对新研制的“精制平附蚕种制作机”生产的精制平附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成都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全省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和区域性经济中心。我市郊区农村经济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形成了不同于一般蚕区的经济特点。但成都自古农桑并重,蚕业生产和科学技术在成都蚕业历史上有过辉煌的成就!我市蚕业生产也跟全国,全省一样,几起几落。历史最高年1994年发种13.7万盒,1998年发种锐减至3.8万盒,生产始终在低水平徘徊。据省蚕业统计资料公布:1996-1998年成都市三年平均出库蚕种所占份额仅占全省的 0.81%,是典型的蚕业次产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