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1.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可引起猪的格氏病。临床上以体温升高、关节肿胀、呼吸困难、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严重危害仔猪和青年猪的生长和健康。目前,猪副嗜血杆菌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也给本地区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中药防治野鸭大肠杆菌病的临床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7月,浙江省桐乡市某野鸭场突然发生疫病,通过病死雏鸭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大肠杆菌病;进行药敏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对试用中药高度敏感,而对庆大霉素、青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抗生素已产生耐药,经大群治疗和预防试验,证实该中药对鸭大肠杆菌病的治疗试验组治愈率达63.2%,对照组死亡率达73.7%。  相似文献   
3.
随机采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猪的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该病在桐乡市发病猪中的阳性率为76.2%;通过疫苗免疫对PRRS病的免疫猪和非免疫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经疫苗免疫后生长猪的发病率为7.0%,死亡率为0.5%;未经免疫猪的发病率为35.4%,死亡率为20.3%。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桐乡市主要动物疫病监测现状的调研分析,总结疫病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近年来疫病监测数据及监测预警在疫病防控中所起的作用。根据调研与分析提出对策建议,强化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机制建设,综合提升疫病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动物医疗废弃物带来的潜在风险,浙江省桐乡市开展了养殖环节强制免疫及疫病监测相关医疗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建设工作。通过构建制度、人员、经费、监管四大保障机制,探索建立了"分类收集、定点暂存、统一回收、集中处理"的回收处置体系。养殖场(户)、各镇(街道)动物防疫服务站负责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和运送,各镇(街道)负责建设并管理维护动物医疗废弃物暂存点,医疗废弃物处置公司负责统一回收和集中处理。目前,该体系平均每周回收处理废弃物50 kg左右,回收处置率在90%以上,支付给医疗废弃物处置公司的年处置费用仅6万元左右,但仍需要在制度建设、经费保障、监督考核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期为该体系的推广运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杜伯曼犬,又叫杜宾犬,为使双耳竖起达到标准外貌要求而施行断耳术.最佳手术年龄为8~12周龄,年龄越大,手术成功率越低.  相似文献   
7.
犬螨病又称犬疥癣,俗称"癞皮病",是由犬疥螨或耳痒螨寄生所致,其中以犬疥螨危害最大。本病常见于皮肤卫生条件很差的犬。前几年,本地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伊维菌素或灭虫丁(阿维菌素)注射液,用量为200μg/kg体重,皮下注射。近年来,开始使用通灭(多拉菌素)治疗病犬,通常用量是0.1 mL/kg体重,皮下或肌内注射。通灭为1%多拉菌素(100万IU)针剂,为20世  相似文献   
8.
猪高热综合征是近几年来在我国新流行的一种猪传染病,它以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耳尖、腹下和四肢末端皮肤发红(紫)为临床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呈局部暴发性流行,对我省的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采用传统抗生素和对症疗法治疗疗效甚微,严重影响了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作者根据多年来的兽医临床探索和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采用中西药物结合的治疗方法对该病进行了临床治疗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病例均来自于临床发病猪。病猪主要表现发热征候综合征,体温40.5℃以上且持续不退、食欲明显…  相似文献   
9.
2008年3月初,桐乡市乌镇某园区养鸡场1600余羽放养肉鸡及1200多羽产蛋鸡,同时爆发一种以流泪、流鼻涕及颜面肿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2d后,距成鸡舍30m的1300余羽6周龄雏鸡也相继发病并引起死亡。该病来势猛,发病率高,成年鸡产蛋率迅速下降,雏鸡死亡及生长停滞,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仔猪实行3~4周龄早期断奶,由于受自身消化机能不完善,免疫力低下,加上营养和环境等应激作用,断奶2周内常可发生腹泻等病症。轻者影响生长发育,重者导致死亡,给养猪生产带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