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业已证明,细菌细胞含有多种酶,而所含的酶类往往与自身代谢和侵袭能力有关,不同细菌所含酶的种类及其活性不同。因此,开展细菌的酶学研究,利用细菌的各种酶学试验,对于病原菌的鉴别、疾病的诊断和发病机理的阐明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从Rich和Lewis(1932)发现结核菌素能引起结核菌致敏家兔脾脏细胞的游走抑制以后,广大学者对细胞游走抑制现象作了大  相似文献   
3.
自从1908年Wonlgemutn成功地测定了血液和尿液中淀粉酶的活性以来,临床酶学得到了飞速发展、一大批酶类在医学和兽医学临床诊断上被争相应用,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本文仅就酶学诊断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作简要地综述。 为叙述方便,现将兽医临床上常用血清酶的缩写名与临床应用的器官(组织)相对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来源的红斑丹毒丝菌的致病性,探讨其与猪丹毒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学的关系,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对几年来分离自不同宿主和环境的菌株作了小白鼠的致病力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Packer最早报导了猪丹毒杆菌的叠氮钠-结晶紫选择培养基,随后Wood结合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又研制了抗菌素-血清培养基。我国骆春阳及佘永建等也作过一些研究和改进。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配制了结晶紫-卡那霉素-马血清选择增  相似文献   
7.
8.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对本病虽有100多年的研究历史,但至今尚未完全控制,有时仍在一些养猪国家中爆发流行,成为威胁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为了加深对本病的各种诊断方法的了解,现就猪丹毒实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选择自然感染肺园虫及胃肠寄生虫的12头乳牛犊作驱虫试验:6头用依威咪克亭(Ivermectin),按200μg/kg的剂量皮下一次给药;另8头只给予赋形药。治疗后7日进行剖检时,治疗组均未分离到肺园虫,而对照组每头都感染肺园虫1—46条。该药对奥氏奥斯特他线虫成虫的驱虫效力为99%,能全部驱除少量存在的第四期奥斯特他线虫、毛园线虫及成熟的艾氏毛园线虫。从治疗牛犊的粪便虫卵计数中看出,除少数细颈线虫外,可驱除全部胃肠寄生虫。有1头犊牛于治疗后在注射部位出现短时疼痛,另1头则于剖检时发现注射部位轻度硬结。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用水牛血清培养驴胎继代细胞生产马传贫琼扩抗原的试验研究。驴胎继代细胞在含10~25%水牛血清的培养液中生长良好,培养2~3天形成单层。单层细胞接种马传贫病毒,换入含5~20%水牛血清的维持液,培养12天收获,生产出沉淀扩散环14~18mm的马传贫琼扩抗原,从而证明水牛血清可代替黄牛血清用于细胞培养和生物制品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