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柞蚕血淋巴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结果表明 :柞蚕血淋巴酯酶同工酶酶谱雌雄间无明显差异 ;柞蚕血淋巴酯酶同工酶活性较低 ;不同品种之间酯酶同工酶电泳酶谱差异较大 ,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2.
印度柞蚕(A. proylei)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种质资源是发展蚕业生产和开展育种研究的物质基础 ,因而种质资源的收集、引进等研究工作倍受育种工作者的重视。为了获得新的柞蚕种质资源 ,进一步丰富我国柞蚕品种资源库 ,为柞蚕育种提供新的育种材料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于 1 998年 1月从印度引进印度柞蚕 (A .proylei)种茧 2 0 0 0粒。通过 4年 8代的饲育观察及相关试验调查与研究 ,对该种已有初步认识 ,现报告如下 :1 引进的印度柞蚕资源材料的形态特征印度柞蚕分布在沿喜马拉雅山山麓的两大地区 ,即所谓的东北区和西北区。据印方引种资料介绍 ,该种属二化性四眠五龄 ,…  相似文献   
3.
用RAPD标记分析部分柞蚕二化性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RAPD标记技术,对36份柞蚕(Antheraea pernyi)二化性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利用筛选出的19个随机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23个信息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4个,多态性比率92.68%;每一个引物可检测出3~9个位点,其多态性比率不尽相同,平均扩增出6.47条带;各品种具有不同数量的特异性带型。供试品种资源的Nei氏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324 3±0.151 5,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87 1±0.197 5,表明长期同地保存的二化性柞蚕品种资源同样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供试品种的Nei氏遗传一致性范围在0.495 9~0.837 4之间,达0.6以上的占96.59%,表明多数品种资源的相似程度较高。36份品种资源分别以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种为主和以国内外引进种为主聚为两大类群。  相似文献   
4.
柞蚕杂种优势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系统开展柞蚕杂种优势的研究,从柞蚕不同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到通过重要生化酶指标预测主要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为柞蚕优良新品种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依据对交亲本的亲缘关系、遗传特性、主要性状表现,采用二元、三元或多元杂交形式组配的柞蚕优良杂交组合,使生产上推广的柞蚕新品种较大程度地发挥了增产增收作用,生产上柞蚕杂交种的普及率已达到90%以上。今后应充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加强柞蚕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及育种材料的创新,提高杂种优势的利用率;针对柞蚕杂交组合的特殊性,在生产上采用合理的放养利用模式,并严格按杂交形式繁育优势杂交组合的对交品种,保证生产用杂交种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野外放养柞蚕经常会受到高温环境胁迫,研究不同柞蚕品种对高温的应激反应和耐受性机制,有利于科学地评价柞蚕种质资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调查5个柞蚕品种或品系5龄幼虫在42℃和45℃胁迫1~4 h后的热应激行为表现、高温胁迫后的恢复能力和胁迫处理后室温饲养48 h的死亡率,结果显示,方山黄和F的耐热性较好、恢复能力较强,高温胁迫后48 h抗大和F的死亡率较低。高温胁迫1 h后分别取2个胁迫试验组5个柞蚕品种5龄幼虫的脂肪体,qRT-PCR检测热激蛋白基因ApHSP70与ApHSP90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胁迫后不同品种ApHSP70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95~1 124倍),以方山黄的胁迫组和对照组表达量最高;42℃胁迫组抗大与9906、45℃胁迫组5204与9906的ApHSP70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高温胁迫后不同品种ApHSP90基因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6~460倍),仍以方山黄的胁迫组和对照组表达量最高;42℃对照组方山黄与其他品种ApHSP90的表达水平呈显著差异(P<0.05),而42℃方山黄对照组与抗大胁迫组无显著差异(P>0.05);42℃胁迫组5204与方山黄的ApHSP90基因表达水平呈显著差异(P<0.05),45℃胁迫试验组的抗大与F的ApHSP90基因表达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结果可为柞蚕种质资源耐高温胁迫能力评价与柞蚕抗逆性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RNAi技术目前已在昆虫基因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它是由双链RNA诱发并最终导致同源mRNA特异性沉默的过程。本文对国内外dsRNA的设计、导入方法及RNAi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对RNAi技术在柞蚕基础研究中的应用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7.
柞蚕幼虫酯酶同工酶的组织器官及发育时期特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柞蚕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器官酯酶同工酶的特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柞蚕酯酶同工酶在柞蚕幼虫不同组织器官中的活性及种类差异很大,丝腺中无酯酶存在或者活性极低;血淋巴和马氏管中有少量酯酶存在,但活性较弱;酯酶在柞蚕脂肪体及中肠组织中有强的活性,并且同工酶种类较多。酯酶同工酶在柞蚕幼虫不同发育时期其活性和同工酶带数量上有一定的特异性,但主带迁移率相同。  相似文献   
8.
柞蚕品种资源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有利于柞蚕新品种选育过程的优良亲本选配及性状改良。在对辽宁蚕区保存的39份二化性柞蚕品种资源的7项数量性状连续5年进行统一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和聚类分析明确其遗传多样性。除实用孵化率和克卵粒数2项性状的变异系数较低外,产卵数量、产卵量、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5项性状均有较高的变异系数,其中产卵数量、产卵量和茧层量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了11.29%、13.87%和11.86%,并且各项性状的分布频率表现出一定的集中性。除实用孵化率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较低外,产卵数量、产卵量、克卵粒数、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高,表明这些性状蕴含丰富的遗传变异。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以最短距离法对距阵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39份柞蚕品种资源分成6个类群,其中4个从国外引进的改良品种聚为一大类群,印证了柞蚕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有关。上述结果显示供试39份二化性柞蚕品种资源7项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尤其是产卵数量、产卵量和茧层量等性状有较大的遗传潜力,可应用于品种改良;而实用孵化率的遗传潜力小,育种过程不易进行性状改良。  相似文献   
9.
利用杂交育种及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具有细纤度特色的二化性柞蚕基础品种"C"。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孵化齐一,蚕期眠起、作茧整齐,龄期短;千克卵茧层量41.59g,茧层率11.48%;茧丝长807.39m,解舒丝长438.12m,解舒率54.18%,茧丝纤度4.88D。新品种具有茧丝细、丝质较优的特点,适合缫制细纤度高品位生丝,可为柞蚕优质原料生产及其新品种选育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个不同类型柞蚕品种及10个杂交组合的经济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为柞蚕优良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从11个柞蚕主要经济性状确定3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茧层与繁殖效率因子、生长发育因子,这3个主成分所表达的信息量占信息总量的90.25%。第1主成分来自产量和收蚁结茧率等性状,其贡献率为50.65%;第2主成分来自茧层率、茧层量及产卵量等性状,其贡献率为25.83%;第3主成分来自全龄经过及茧质性状,其贡献率为13.77%。基于3个主成分分值对5个柞蚕品种及10个杂交组合进行综合评价:新品种金凤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突出,以该品种组配的4个杂交组合的综合得分排列前5位;10个杂交组合综合得分排列前3位的是金凤×抗大、方山黄×抗大、金凤×青6号,显示出较好的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