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来自锦州市的颖似猪链球菌送检病料进行分离,结合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鉴定为猪链球菌,经血清学试验进一步鉴定为猪链球菌1/2及2型混合感染.毒力试验结果:病原株对小鼠有致死性;药敏试验结果:猪链球菌对头孢菌素敏感,对洁霉素和卡那霉素中度敏感,而对土霉素、链霉素、青霉素和庆大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对禾自锦州市的疑似猪链球菌送检病料进行分离,结合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鉴定为猪链球菌,经血清学试验进一步鉴定为猪链球菌1/2及2型混合感染。毒力试验结果:病原株对小鼠有致死性;药敏试验结果:猪链球菌对头孢菌素敏感,对洁霉素和卡那霉素中度敏感,而对土霉素、链霉素、青霉素和庆大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羊附红细胞体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羊附红细胞体16SrRNA基因序列(登录号AF338268)设计2对引物,用巢式PCR方法扩增16SrRNA的部分序列,将目的片段克隆并测序。测序结果与AF338268相似性达99%以上,只有3bp的差异。该方法与猪附红细胞体、羊肺炎支原体、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无交叉反应,能检测到的最低DNA量为25fg。用于检测的28份临床样本中,23份为阳性。所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羊附红细胞体病急性感染和隐性感染的早期诊断,为该病的临床检测、流行病学调查、进出口检疫和实验室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人工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观察昆明小鼠人工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用常规病理学方法,对6只腹腔注射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的小鼠进行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研究,光镜下观察并描述小鼠红细胞感染附红细胞体后的形态变化。剖检可见主要器官和皮下瘀血,胸腹部皮下脂肪黄染,病理组织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实质细胞变性、坏死,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血,脾窦内含铁血黄素沉着。结果表明,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小鼠模型的成功建立,镜下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及主要器官剖检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与文献报道的猪附红细胞致病特征基本吻合,存在的差异可能与不同地域猪附红细胞体病原株致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BALB/c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指标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猪附红细胞体感染BALB/c小鼠模型,检测BALB/c小鼠外周血中血细胞的变化特征,同时检测感染小鼠血浆中红细胞表面分子CD35分子(Ⅰ型补体受体),进一步揭示附红细胞体的免疫致病机理。结果显示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随感染时间的增加,红细胞数量呈降低趋势,白细胞数量呈升高趋势,且两者呈负相关。CD35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说明附红细胞体感染可降低机体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人工感染的方法构建羊附红细胞体小鼠模型,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将注射地塞米松的昆明小鼠以腹腔注射方式人工感染羊附红细胞体,通过镜检、巢式PCR检测、临床症状观察、剖检及病理形态学观察对感染情况进行鉴定。[结果]羊附红细胞体小鼠模型已成功建立。[结论]可以用昆明小鼠建立羊附红细胞体实验动物模型,不仅有助于该病的诊断,而且为羊附红细胞体流行病学、致病力、免疫学以及有效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合适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SD大鼠模型的建立和免疫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SD大鼠人工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动物模型,并检测相关的免疫学指标。[方法]用猪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样,腹腔注射SD大鼠,通过光镜检测和PCR鉴定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并对SD大鼠进行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T淋巴细胞百分率检测及淋转试验的检测。[结果]SD大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CD35明显升高,BBC-C3b和RBC-IC花环率明显降低,外周血ANAT+T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差异不明显。[结论]猪附红细胞体人工感染SD大鼠动物模型成功建立,并可引起SD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8.
猪附红细胞体特异性基因的克隆和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2003年Hoelzle发表的猪附红细胞体的基因组序列(AJ504999)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对病料样品进行PCR扩增并将其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后测序,结果表明扩增出的片段为603bp,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参考基因组序列同源性为100%,反映出我国分离株与国外株其基因无差异,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表明,所建立的PCR诊断方法与常见的支原体、细菌及原虫无交叉反应,能检测到猪附红细胞体血液基因组DNA最低量为0.65ng/mL,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等特点,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附红细胞体病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的病原形态特征、病原分类、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体外培养、治疗及预防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对该病的病原学及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