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认为青霉素的抗菌功能基因为β—内酰胺环。酸、碱、重金属、醇、氧化剂、青霉素酶等对青霉素灭活,主要是引起此环的破裂,而产生无抗菌效能的是青霉素噻唑酸(碱、醇和青霉素酶的水解产物)或青霉酸、青霉胺、青霉醛等(酸和重金属的水解产物)。  相似文献   
2.
83年11月,我县牲畜繁殖站的大母猪阉割后半个月,发现猪食欲差,腹底部皮肤脱落。检查所见:母猪精神状况良好,肌肉丰满,体温39.8℃。阉割刀口很脏,无热感和痛感。腹脐部至剑状软骨处皮肤坏死脱落,腹底部有长约32厘米,宽约14厘米的大面积黑黄色糜烂面,糜烂面周围还有1—2指宽的坏死皮肤,耻骨部有约3指宽的坏死皮肤悬垂。  相似文献   
3.
诊疗畜禽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病)只依靠兽医的临床经验是不够的,若能结合实验室检验那就更准确了。但是在基层兽医工作中,由于不具备实验室检验设备或很不完善,尸体剖检可为我们诊断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尸体剖检能检验兽医人员对病禽畜的生前诊断是否正确。为诊断提供素材。例如我县配种站1982年1~2月发生猪病,死亡5头。1月底死亡2头,死前未见临床症状。据工人反映,这两头猪当天下午吃食正常,第二天早晨见猪死圈内未剖检。2月上旬,又连续死亡3头,主要临床症状:呼吸困难,心跳加快,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县耕牛散发一种以皮肤出血为明显症状的疾病,群众称为“血汗症”。据调查,患血汗症的病牛多无吃蕨类植物史,发病牛较多的队,其草场较少或没有蕨  相似文献   
5.
6.
马腹脐部小结肠粪瘘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笔者于1983年4月治愈一例,现报告如下: 主诉患马20多天前放过水,后因肚底癀用针乱刺过。曾用抗菌素2天,畜主曾把患马牵到河中洗澡,肚底癀消后发现肚底左边有一个孔出粪,且已出粪10天左右,才来我站就医。  相似文献   
7.
1985年12月,我县开展疫病调查,深入乡村采取牛血,由于天气寒冷,抽出的血液很快凝固,无法析出血清。我们用出诊箱温水袋保温法,大大提高了血清析出率和合  相似文献   
8.
牛两侧颊部(俗称蚕包)积食,临床上比较少见,亦少见报道,我们治愈一例,报告于下:畜主邓中富等三家合养的一头水母牛,8岁,84年3月17日因牛两侧颊部刀口不愈前来请医。主诉:10多天前,牛两边蚕包慢慢向外鼓出,逐渐长大至小孩拳头大,吃食减少,大便稀,小便黄少。公社兽医按癀治疗,在两边蚕包突出处各开一刀,七、八天了,刀口长不拢。  相似文献   
9.
概述自78年起,我县生猪发生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传播迅速,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双月内仔猪死亡率较高,架子猪死亡较少,大猪几乎没有死亡。今年3月,我们采集腹泻猪粪便8份,经省兽防站兽医诊断室用双抗体夹心法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长春军兽医大学朱维正教授重检,7份标本p/n比值>2呈阳性  相似文献   
10.
治疗牲畜子宫或直肠脱出的原则是:洗净子宫或直肠,还纳盆腔,然后采取外固定,抗菌消炎。外固定的方法很多,许多外固定法对单一的子宫脱或直肠脱都能收到显著效果。但对母牛子宫脱出后继发直肠脱出,一直没有一种比较满意的外固定方法。母牛子宫脱出后继发直肠脱出,多因子宫脱出后,经整复无效,母牛强烈努责,子宫反复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