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依据2010年海南省畜禽养殖数据,采用排污系数法估算了畜禽粪尿排泄量,同时结合农地面积,分析评价了海南省农地畜禽粪便承载力现状,并计算了海南省畜禽养殖环境容量。结果表明,2010年海南省以猪粪当量计的农地土壤畜禽粪便负荷量平均值为10.33 t/hm2,农地畜禽粪便承载力的预警值平均值为0.20,级别为Ⅰ级,对环境无污染风险,但海口市和东方市预警值分别为0.51和0.45,对环境稍有污染;2010年海南省最大畜禽饲养容量为5237.35万头猪标准动物,剩余饲养容量为2643.17万头猪标准动物,但海口市和东方市已超出当地最大畜禽饲养容量,应适当控制畜禽饲养规模。  相似文献   
2.
翻堆对蛋鸡粪堆肥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蛋鸡粪和锯末堆肥,研究不同翻堆频率对堆肥甲烷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d的堆肥过程中,翻堆频率为4次/d、2次/d、1次/d、1次/3d、1次/6d和不翻堆时,甲烷排放总量分别为28.60L、50.07L、70.85L、76.48L、90.74L和59.33L,与不翻堆相比,高翻堆频率(4次/d、2次/d)降低了甲烷排放总量,低翻堆频率(1次/3d、1次/6d)增加甲烷的排放总量。高翻堆频率显著降低产甲烷菌的多样性指数和产甲烷菌的总量,而低翻堆频率显著增加了产甲烷菌的总量。因此,不同翻堆频率可能是通过影响堆体氧气含量以及产甲烷菌多样性和总量来改变甲烷排放总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