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马耳他布鲁菌基因组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17KD膜蛋白基因全长,获得422bp长的片段。将该片段直接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成功构建阳性重组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大小为43KD的蛋白,并且该蛋白与布鲁菌病临床阳性动物血清产生特异性结合反应。通过17KD蛋白的成功表达,试图评价该蛋白在布鲁菌病诊断用抗原及基因工程疫苗研制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性传染病,曾被用作生物恐怖战剂。本研究利用深度测序技术对布鲁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转录组学轮廓进行了描述。在感染后4h,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3576个,其中58%的基因表现上调;在感染后24h,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3962个,其中45%的基因表现上调。并且在感染后24h内,变化显著的基因都是与炎症、免疫、吞噬、凋亡紧密相关的。进而我们分析了在感染后24h内显著变化的代谢途径,这些代谢途径包括内质网代谢途径、溶酶体代谢途径、及与凋亡相关的代谢途径;及被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这些信号通路包括凋亡通路、NOD受体信号通路、Fc γR介导的吞噬通路、溶酶体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内质网相关蛋白的通路;并且发现B细胞受体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在感染后24h与感染后4h相比被显著富集。本研究建立的巨噬细胞感染布鲁菌后差异表达基因数据库,将为布鲁菌致病机制的逐步阐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25的原核表达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的胞内寄生菌,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侵袭宿主的倾向性可分为七个型:即马耳他布鲁氏菌(B.melitensis)、流产布鲁氏菌(B.abortus)、猪布鲁氏菌(B.suis)、绵羊布鲁氏菌(B.ovis)、犬布鲁氏菌(B.canis)、沙林鼠布鲁氏菌(B.neotomae)和水生哺乳动物布鲁氏菌(B.maris).  相似文献   
4.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在家养和野生哺乳动物中会引起流产和不育.目前,世界各国动物布病的普查、监测及贸易检疫的检测方法难以区别布鲁氏菌自然感染动物和疫苗免疫接种动物,而且也不能鉴别布鲁氏菌与其他革兰氏阴性菌存在免疫学交叉反应.许多学者报道,通过检测动物血清中的布鲁氏菌菌体蛋白抗体可以大幅度提高布鲁氏菌病诊断的特异性.由于布鲁氏菌外膜蛋白暴露于细菌表面,在布鲁氏菌不同种之间具有保守性,动物感染后可以产生针对不同蛋白的特异性抗体[1-4].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克隆、表达布鲁氏菌的不同种类外膜蛋白抗原,探讨该蛋白抗原对布病自然感染动物血清的反应性,以期获得适合布鲁氏菌不同感染时期的诊断、检测试剂,同时为动物布鲁氏菌病基因工程疫苗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将新鲜猪小肠超声破碎,经高温处理、乙酸浸提后,高速离心提取上清,上清液再经Sephadex G-50凝胶层析纯化,收集洗脱液.用纸片法检测抗菌肽粗提物的抑菌活性;鸡胚接种试验检测抗菌肽粗提物抑制病毒的作用.结果表明,抗菌肽粗提物有明显的抑制菌、病毒增殖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貂阿留申病是危害养貂业健康发展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防治办法,主要依靠定期的诊断、检疫,淘汰病貂,逐步净化貂群.随机采取辽宁某貂场一岁预留母貂血液样本,采用对流免疫电泳试验(CEP)和碘凝集试验(IAT)对所采集的46份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水貂阿留申病IAT阳性率为67.39%,CEP阳性率为76.09%,CEP阳性率明显高于IAT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国家教育部当前对高校双语教学的要求,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对《动物微生物学》双语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针对农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国内外相关教材、合理安排课程中双语教学的比例及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分析了双语教学实施的策略,并在该基础上对《动物微生物学》双语教学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并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试图寻找参与布鲁菌胞内感染相关的宿主相关基因,为从感染宿主角度阐述布鲁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布鲁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后,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筛选小鼠巨噬细胞感染布鲁菌16M株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荧光定量PCR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经GO Term、KEGG分析,识别感染后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在感染后4h,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3 576个,其中58%的基因表现上调.并且NOD凋亡信号通路、溶酶体信号通路、NOD受体信号通路、FcγR-介导的吞噬通路、p53信号通路、内质网蛋白处理相关通路被显著富集.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成功分析巨噬细胞感染布鲁菌后转录组学变化,为布鲁菌致病机制的逐步阐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研究探索不同条件对TG1大肠杆菌转化率的影响,以探索最适合电转化条件。研究通过对细菌生长曲线绘制,改变不同生长阶段、感受态细胞浓度、转化后复苏液以及复苏时间、电转化参数、质粒浓度、抗生素浓度等影响电转化率的条件,探索最适合的电转化条件。结果表明,TG1大肠杆菌37℃、170 rpm/min震荡活化培养时间3 h后,以电压1 800 V、电容25μF、电阻200Ω进行电击转化,以LB液体对电击细胞复苏45 min,为最佳转化条件。该结果具有可重复性,为后续建立基因文库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动物普通病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教学已不符合对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为解决该类问题,对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