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农业发展与“三S”技术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我国现代农业与“三S”技术的内涵、特征和发展趋势 ;讨论了“三S”技术应用于现代农业的关键性问题 ;指出现代信息农业应以产业化、生态化、市场化和科技为主导 ,以提高农业经营者的科技意识为中心 ,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 ,注重效益。  相似文献   
2.
1986年,我们采用了出口港澳数量最多、价格较高的石岐杂为供试鸡,出雏时入室的数量为200只。从1~90日龄分为四个阶段饲养。各阶段的营养水平为:1~21日龄期间,实测的饲粮总能为4129.95千卡/公斤,粗蛋白23%;22~35日龄期间,饲粮总能为4051.69千卡/公斤,粗蛋白18.3%;36~70日龄期间,饲粮总能为4129.37千卡  相似文献   
3.
正确判断母猪发情,做到适时配种,是提高母猪受胎率的关键。我们分别在1982年春秋季、1983年春秋季和1984年春的五个配种季节,将培育中的湖北白猪Ⅳ系母猪,利用公猪气味和仿公猪叫声进行了母猪发情诊断与配种试验,旨在寻求母猪发情诊断的捷径和提高受胎率。试验方法一、准备器材:录音机一台,录音磁带两盘。录音:将发情母猪赶至一性欲旺盛的公猪栏边,打开收录机,录下公猪求偶时发出的叫声。  相似文献   
4.
5.
6.
利用培育过程中的湖北白猪Ⅲ系的一世代的77头育肥猪和39头后备公猪的材料进行了生长胴体和体型性状间的相关分析。配置了用胴体性状或活体性状以估测瘦肉率不同的多元回归方程,并从中选择出“最优”回归方程。还利用了通径分析方法将自变量(X)与依变量(Y)问的总相关分剖为其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数量遗传学为把数量性状表型值变异由遗传和环境等原因造成的部分区分开而设计的加速选择进展的原理和方法,对于选种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在瘦肉型湖北白猪(正在培育中) Ⅲ、Ⅳ系的选种工作试图部分地应用这些原理和方法。由于选育现仍处于开始阶段,因此仅将有关做法与初步体会报告如下。选种所应依据的育种目标早已报道,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基础群,采用非近亲的父系为家系选育方法进行父系选育。在原始群家系中,12个家系7个月平均产蛋率为49.33%,12个月平均产蛋率46.93%。300日龄平均蛋重55.14克,受精率为95.9%,受精蛋孵化率为85.3%,后裔羽色分离结果;黄羽+黄麻羽占94.6%,灰羽占2.6%,白羽占2.78%;后裔8周龄成活率为88.08%,公母平均体重910.42克。采用简化指数法选留4个家系后裔组成一世代家系,选留受精率为95.75%,受精蛋孵化率为86.88%,蛋重为55.96克,后裔黄羽+黄麻羽占96%,灰羽占4%,无白羽,8周龄成活率89.95%,公母平均体重为960.00克。父系家系选择初步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猪活体背膘厚度与胴体瘦肉率呈较高度遗传相关(r_A=-0.5——-0.6)。因此湖北白猪Ⅳ系(薄膘系)的选种,把话体背膘厚度作为主选纳入选择指数,由于猪六月龄重大小不等,此时将所测不同体重的相应背膘厚值代入指数式误差较大,而等到同一体重时测膘,又存在一定困难,只有把不同体重所测得膘厚值校正到同一体重(标准体重)时的膘厚进行比较,才能减少度量误差,提高选种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制定校正系数。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国内外市场上对瘦肉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外贸市场上瘦肉型商品猪的销售竞争也十分激烈。为了迅速而有效地生产出瘦肉率高、肉质好的瘦肉型商品猪,我们于1981-1982年进行了以“湖北白猪”Ⅲ系为母本(其同胞测定瘦肉率为55.25%)的模拟生产瘦肉型商品猪的杂交试验。限于当时引进只有丹麦长白猪,故仅以丹麦长白猪作杂交父本,无法设立对照组和进行正反交。但考虑到通过本试验既可为Ⅲ系猪选用适宜父本提供资料,又可向部分国营农场及城市工矿区生产瘦肉型商品猪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