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旋毛虫感染后小鼠肠系膜淋巴结(MLN)中树突状细胞(DC)上甘露糖受体(MR)的影响。培养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并负载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ES抗原),FCM检测BMDC上MR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感染第7天MLN中DC表面MR出现下调,但在14 d后出现上调,差异显著(P0.05)。体外实验发现,BMDC负载ES抗原后MR出现下调,直到第48小时出现上调,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证明旋毛虫感染后可以引起树突状细胞上MR的变化,表明MR可能是ES抗原的识别受体。这为研制旋毛虫树突状细胞疫苗提供了支持,并对寄生虫免疫逃避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为国家粮油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干旱严重限制了油菜种植规模扩大、产量与品质提升。为挖掘甘蓝型油菜抗旱的关键基因,阐明油菜耐旱机制,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湘油15为对象,通过实验室模拟干旱处理后的叶片为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生物信息分析并qRT-PCR验证。发现转录组样本平均Clean baseas约为9.6 G,且各样品碱基百分比(Q30)大于93.21%,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上的Reads在89%以上。干旱处理4 h后,湘油15出现了440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148个基因上调,292个基因下调。随机选取10个基因(上调与下调各5个)进行qRT-PCR验证,其中9个基因的qRT-PCR结果与RNA-Seq结果相符,仅1个基因表达趋势相反,相似度可达90%,证实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湘油15主要通过光合作用、碳代谢和渗透调节等途径调节抗旱能力,为进一步阐明油菜耐旱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山羊特有的一种高致病性传染病,近年来该病的爆发呈上升趋势。本文从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临床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对该病进行了总结,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500 kV枢纽站数量增多,短路电流水平也随之提高,线路加装限流电抗器是限制短路电流的一种有效措施。以500 kV线路串联电抗器工程为例,分别研究了串联电抗器间隔的构成、编号规则、状态定义、倒闸操作的原则以及串联电抗器运维措施,为今后线路加装串联电抗器装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对拟南芥SDG26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sdg26植株和对照野生型Col植株在干旱条件下的SOD活性和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干旱时间(5、8、11、14、17、20 d)持续,sdg26植株中的SOD活性和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都表现出明显提高的趋势,上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野生型Col植株;在持续干旱20 d条件下,Col植株的叶片逐渐失水干枯及至死亡,但sdg26植株能正常生长,表现出良好的生长势,推测SDG26基因功能的丧失可以增强拟南芥的抗旱能力,说明植物的抗旱能力与组蛋白的甲基化修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刘博宇  阮颖 《作物研究》2012,26(3):205-208,223
AtCS25基因是拟南芥中一个功能未知的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可能与花粉和花粉管的发育有关.为了进一步探究该基因的功能,克隆了AtCS25基因的全长CDS序列,并将克隆得到的片段插入到过表达载体pBI121相应的位置,构建了AtCS25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BI121 - AtCS25.通过农杆菌GV3101介导将该载体转入拟南芥Col生态型中,获得了5株转基因植株,为进一步研究AtCS25基因的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湖南省重要自然保护区浏阳大围山的杂草类型、种类和分布情况,促进制定杂草开发与防控措施,采用样方及踏查等方法对大围山缓冲区及周边农村杂草进行了系统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围山地区杂草种类有43科102种,样方中菊科种类最多,共计17种,相对盖度为23.21%;其次是禾本科,共计7种,相对盖度为25.17%;豆科、蓼科、蔷薇科、荨麻科各有5种,相对盖度分别为6.92%、5.31%、2.47%、4.97%;大围山相对盖度超过2%的杂草有马唐(13.19%)、鬼针草(7.50%)、狗尾草(6.77%)、藿香蓟(6.55%)、车前(5.85%)、牛筋草(3.76%)、箭头蓼(3.38%)、两型豆(2.37%)、吉祥草(2.21%)。所调查的大围山杂草中,外来入侵植物有5种,分别是鬼针草、藿香蓟、小蓬草、钻叶紫菀和牵牛;马唐和外来入侵植物鬼针草不仅相对盖度较大而且分布较广,为大围山杂草中的优势物种。针对大围山杂草种类和分布,提出了大围山杂草治理与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8.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是一种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极易造成粮食霉变、果实腐烂等问题,产生的毒素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红树林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微生物学资源与经济价值。首先采用常规细菌筛选方法分离菌株,通过观察形态特征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鉴定。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并结合正交试验确定菌株Z-2001、R-2008生长的最佳培养条件,并通过拮抗试验确定Z-2001、R-2008菌株对黑曲霉的抑制效果。发现Z-2001、R-2008菌株最佳基础培养基为营养琼脂培养基(NA)。Z-2001菌株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蛋白胨(0.8%)+MgSO4·7H2O(0.30%)+牛肉膏(0.3%)+NaCl(0.5%),最佳pH值、温度、转速分别为8、37℃、210 r/min,黑曲霉抑菌率为76.80%。R-2008菌株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酵母粉(2.4%)+MgSO4·7H2O(0.20%)+牛肉膏(0.3%)+NaCl(0.5%),最佳pH值、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