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针对本地区干旱少雨而栽桑效益不高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践,探索出了旱地塑料薄膜覆盖"袋接嫁接体直接定植桑园"、"袋接嫁接体桑桑间作和育苗"、"优桑苗栽植覆盖和小苗间作"等,采用了不同的栽植形式,形成一套新的栽桑技术体系,解决了本地区栽桑实际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 阳城县是山西省重点蚕区,产茧量占全省蚕茧总产的60%。自1982年发现桑赤锈病以来,危害面积逐年扩大,几乎遍及全县,严重影响了蚕桑生产的发展。为了摸清该病发生规律,找出防治对策,我们采取了定点观察记载,实地调查病情,组织防治试验的方法,对桑赤锈病进行了综合治理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病源传播和危害情况桑赤锈病在阳城最早发现于南部山区  相似文献   
3.
刘坤太 《北方蚕业》2008,29(1):70-72
山西省阳城县位处黄河流域腹地,农桑文化发达,历来耕读传家,民风淳朴。由于栽桑养蚕是每一个农户的重要生活来源,因蚕事而引伸产生的习俗也流传甚广,经千百年的积累沉淀,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现象。现整理介绍给蚕桑同行共赏。  相似文献   
4.
对山西阳城蚕桑产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坤太 《北方蚕业》2000,21(3):43-47
农业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不但是继农村改革开放前两次变革之后的又一进步,而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村的真正建立和实现农村经济的第二次跨越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趋势.蚕桑业作为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实现产业化经营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现结合阳城蚕桑的现状和笔者的观察与思考,就蚕桑产业化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6.
刘坤太 《北方蚕业》2004,25(2):34-35
蚕桑作为我县农村的一项传统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因其兼有种、养两业的双重特性,生产程序多,见效周期长.由于大多为小规模零星地埂植桑、分散稀植迟效桑园、农户零星养蚕等,见效迟、收入低、工效低,削弱了蚕桑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其它各业的挤压下蚕桑日见萎缩.近年来,我县科技人员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在吸收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情况试验成功了适应不同类型桑园的密植快速丰产配套技术.有效地提前了桑园的收益期,增加了单位面积桑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桑树是多年生植物,在长期密植生长过程中,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逐年减少,不但影响了桑叶的稳产高产,还造成叶质下降,养蚕成绩不佳,蚕茧质量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我们借鉴蔬菜生产使用植物营养素增产的经验,对桑树喷施"傲绿牌"植物营养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取得明显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温湿自控小蚕共育的设施配置与技术操作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温湿自动控制机,改制木框双层塑料膜保温保湿共育棚和木制叠放式蚕匾,配建温湿自控小蚕共育系统设施,规范操作技术和使用标准,示范共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刘坤太 《北方蚕业》2008,29(3):67-68
桑林,据史载最早于《竹书纪年》中“商汤二十四年大早,王祷于桑林,雨”。记载的是商代天国君主成汤,在天下五年连续大旱的情况下,亲自到桑林祭祀天神,祈祷求雨的故事。殷商时代,生产原始落后,人们对神鬼的力量十分崇拜,特别是当时的统治者遇到重大的事件和灾难,往往用占卜祭祀鬼神的办法来决定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山西阳城县在做强做优蚕桑产业上下功夫,在打好打胜蚕桑增量硬仗上作文章,狠抓科技进步,提供优质服务,在全县春蚕生产取得好成绩,春蚕单产超历史(达44.8kg)的基础上,又夺得了秋季三期养蚕25006张,总产秋茧994792kg的新丰收,秋蚕单产39.8kg,比历史同期最高的1998年增长20.6%,蚕茧收入比1999年秋增加902万元,增幅达118.5%。阳城县的主要经验是:   1 强化宣传教育,形成全力抓蚕桑的浓厚氛围。   春季,蚕桑中心大打蚕桑增量硬仗,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栽桑养蚕大宣传,大抓春季栽桑,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蚕桑的积极性,并取得了栽桑1000万株,生产春茧677515kg的好成绩。在秋蚕生产上,继续抓住宣传不放松,重点猛攻技术培训,组织了14人的技术培训队伍,在秋蚕发种前走遍了25个乡镇,近二百个蚕桑生产重点村,组织技术培训320多场次,发放技术资料四万余份,受训蚕农达五万余人次,使广大蚕农普遍接受了一次蚕桑市场形势教育和蚕桑技术培训。与此同时,他们还在阳城报、县电视台和《太行蚕业》等组织专片专辑宣传蚕桑产业形势,蚕桑增量成果,蚕桑大乡、大村、大户的典型经验,引导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2 坚持驻村包乡,培养典型,深入开展示范推广。   为抓好秋季养蚕,县蚕桑服务中心在春季扩充生产科人员,强化科技下乡的措施之后,秋季狠抓了科技下乡人员驻村包乡,培养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典型。要求十四个科技人员在所包乡村必须都有新的技术示范项目,用典型的榜样带动科技发展,夺取高产高效。广大科技人员埋头扎在乡村,一心搞好科学养蚕,推广了十余项新技术,在全县产生很大反响。农艺师朱丑富在贫穷山村——驾岭乡雪圪坨村包村指导,他凭借自己多年的技术实践,学习室外塑料大棚养蚕,创造性地推出了庭院大棚养蚕新技术,秋蚕在雪圪坨全面推广,取得极大成功,使昔日单产低、收入少的贫穷山村今年养蚕实现五增:比上年发种增加12张,单产增加12kg,总产增加2821kg,收入增加70506元,蚕茧特产税增加7200元,群众真心称赞他是“我们的朱财神”。农艺师张小忠在索泉岭村,帮助群众运用先进技术养蚕致富,破天荒地在这个山庄上推广了五套省力化养蚕蚕台和近千件蚕网和纸板方格蔟,使索泉岭村秋蚕单产达到43kg,比原水平提高16kg,比横河乡平均水平提高10.5kg,往日养蚕单产全乡倒数第一的索泉岭村成了全乡的养蚕单产冠军。据统计,生产科十四个技术人员所包十四个村,村村单产超1999年,平均单产达到42kg,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