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沼气为纽带的西藏农牧业清洁生产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因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导致的西藏土壤理化性状、营养元素、有机物质、生物学活性和重金属含量等问题,提出了以沼气为纽带的西藏农牧业清洁生产的3种模式,均以沼肥综合利用促进沼气发展为目标的,集养殖、沼气、种植为一体的循环农牧业清洁生产模式。同时,阐述了农牧业清洁生产的内涵和目标,以及西藏发展农牧业清洁生产的条件、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解决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提供思路。该研究有利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生态农业与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保护农牧区生态环境,促进西藏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西藏当雄县冬季牲畜牧草供给不足和暖季暖圈闲置现状,开展了暖圈中种植不同饲草品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燕麦(青海444和白燕2号)、箭筈豌豆(甘孜333)和芫根(曲水县地方品种)3种作物4个品种中,箭筈豌豆的种植效益最好,种植方式和利用方法可操作性强,并且其本身营养丰富,饲喂牲畜育肥效果好,作为豆类作物还能改善当地的土壤状况,是暖圈中饲草品种的最佳选择。提出了冷季养畜、暖季种草的暖圈利用新模式,对当地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西藏引种苦荞产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西藏本地荞麦农家品种退化、混杂严重,单产水平低等问题,2014年~2016年在拉萨引种13份荞麦品系进行鉴定和栽培试验,筛选出高产、稳定性好的优质荞麦品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不同年份产量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平均单产以‘云荞2号’最高,为3597.6 kg/hm2,比对照增产51%;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对产量影响呈正相关,差异较显著;高稳评价表明,产量水平高且稳定性和适应性好的品种为‘云荞2号’、‘西荞5号’;产量水平较高且稳定性和适应性较好的品种为‘晋苦荞2号’、‘云荞1号’。该研究旨在为西藏地区荞麦品种鉴定与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柑桔栽培上,许多人过于注重叶面追肥,几乎每次打药都必加尿素,即使在高温季节,仍不肯放弃,认为这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具体实施时,大都习于用碗勺之类的容器来粗略估计尿素用量,信手舀入,且因主观存在下肥多一点为好的倾向,往往使用量偏重。《中国柑桔》1984年第1期刊载的译文“尿素叶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几个早熟青稞品种在高寒半农半牧区的生态适应性。以‘浪卡子当地品种’为对照,‘喜拉23’、‘藏青17’、‘藏青690’、‘隆子黑青稞’、‘T28’共6个青稞品种在浪卡子县进行试种,相同的播种和田间管理,对青稞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6个青稞品种在浪卡子县均能正常成熟,6个品种平均株高60.50~91.09 cm,除‘T28’外其他4个青稞品种株高均高于‘浪卡子当地品种’青稞,其中‘喜拉23’平均株高91.09 cm,较当地品种的68.00 cm高23.09 cm,增高33.96%;(2)秸秆生物量:‘喜拉23’(9239.50 kg/hm2)>‘隆子黑青稞’(7135.75 kg/hm2)>‘藏青17’(6301.33 kg/hm2)>‘藏青690’(5678.00 kg/hm2)>‘T28’(5318.17 kg/hm2)>‘浪卡子当地品种’(4357.67 kg/hm2);(3)籽粒产量:‘藏青17’>‘喜拉23’>‘藏青690’>‘隆子黑青稞’>‘浪卡子当地品种’>‘T28’,‘藏青17’的籽粒产量较‘浪卡子当地品种’增产52.42%,其次为‘喜拉23’籽粒产量较‘浪卡子当地品种’增产50.05%。‘喜拉23’、‘藏青17’、‘隆子黑青稞’能适应浪卡子县的生态环境,且取得较稳定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6.
7.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发生于气候波动较大的冬、春季节,鸡舍通风不良等是发生本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配比的生物质炭基肥料对青稞生长、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以牛粪为研究对象,在限氧条件下经高温热解炭化制成生物炭,将生物质炭与一定比例的化学肥料混合,制成生物质炭基肥料。研究表明,随着碳化的进行,牛粪中的全氮和有机质(有机碳)含量降低,材料的碳氮比也随之降低,而全磷、全钾的含量升高;增施牛粪生物炭,青稞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升高,促进作物对肥料中养分的利用,进而利于青稞生长,草木灰与化肥配施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不同处理籽粒产量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化肥施入量减少至70%,牛粪生物炭施入量30%时,籽粒产量最高,达到4830.75 kg/hm2,高于有机肥、草木灰与化肥配施和羊粪的处理(较对照增产13.88%);22500 kg/hm2羊粪处理的秸秆产量最高;同等氮输入条件下,减少化肥施用量,增加生物炭,可以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套种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农业生产模式,西藏土地资源有限,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西藏农牧业的发展。以青稞、饲料玉米、箭筈豌豆为对象进行作物套种研究。结果显示包含箭筈豌豆的套种组合能有效改善土壤养分;青稞单播的效益最低,青稞、饲料玉米、箭筈豌豆按照1∶1∶1组合套种的饲草产量和单位面积效益最高,青稞、饲料玉米按1∶2比例套种的产投比最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