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宁夏荒漠草原5种乡土植物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乡土植物的适应性评价对退化草地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荒漠草原的乡土植物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草木樨状黄耆(Astragalus melilotoides)、野生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人工繁育沙芦草和新品系沙芦草为研究对象,从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和营养价值3个方面16项指标进行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牛枝子的生长速度、叶茎比、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植物(P <0.05),越冬率达到100%;3种禾本科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两种豆科植物(P <0.05),胞间CO2浓度反之;5种植物间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差异不显著(P> 0.05);草木樨状黄耆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种植物(P <0.05),且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相对饲喂价值高。灰色关联方法综合评价发现,5种乡土植物适应性在等权关联度下呈现草木樨状黄耆>牛枝子>人工繁育沙芦草>野生沙芦草>新品系沙芦草;在加权关联度下呈现草木樨状黄耆>人工繁育沙芦草>牛枝子>野生沙芦草&...  相似文献   
2.
为挖掘宁夏盐池荒漠草原野生草木樨状黄芪牧草的种质资源,作为本土牧草品种来修复退化草地,提高修复成效,因此开展对该品种种子发芽特性和人工繁种方面的研究。对常温常压下种子发芽特性;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技术措施;密度对种子产量影响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用电动碾米机对草木樨状黄芪种子进行处理,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提高到17.3%、51.7%,比常态下提高了93.2%和34.3%。在行距为100cm的情况下,株距与产量的模拟回归方程为y=-2.4108x^2+195.97x-2886.7(R^2=0.99),此时当株距为40.64cm产量最高为1095.82kg/hm^2。采取机械碾压处理方法能有效地降低种子硬实率并提高其发芽率。说明通过打破种皮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的技术措施完全可以提高荒漠草原退化草地的修复成效。种子来源可以通过人工繁育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4.
对宁夏中地生态牧场奶牛淘汰原因与胎次和月份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2015年和2016年中,乳腺疾病、肢蹄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均是引起贺兰中地生态牧场奶牛淘汰的主要因素;淘汰率最高的月份均为5月份,2015年第2胎的淘汰率最高,2016年第1胎的淘汰率最高.奶牛的淘汰原因与胎次和月份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淘汰原因与月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宁夏荒漠草原乡土植物的抗旱性,以野生沙芦草、人工沙芦草、新品系沙芦草、牛枝子和草木樨状黄耆为对象,测定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5%、65%、55%、45%、35%梯度下各乡土植物功能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综合评价各乡土植物的抗旱性,以期为干旱区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加剧,5个乡土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