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模式对奶牛乳腺长链脂肪酸摄取的影响。选用健康且胎次、体重[(554±21)kg]、泌乳期[(120±4)d]和产奶量[(24.30±1.47)kg/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30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10头。3组奶牛饲喂不同模式的饲粮,即以苜蓿、羊草和全株玉米青贮为粗饲料的饲粮(MF组)、营养水平约同MF组但以单一玉米秸秆为粗饲料的饲粮(CS1组)和粗饲料比例等同MF组但以单一玉米秸秆为粗饲料的饲粮(CS2组)。试验期90 d,分3期进行,每期30 d,在每期的最后2 d采集饲粮样、乳样和血样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饲粮模式对奶牛的体重和干物质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和日乳脂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MF组的产奶量和日乳脂产量均显著高于CS1组和CS2组(P0.05),而CS1组则显著高于CS2组(P0.05);MF组的乳脂率显著高于CS1组(P0.05)。2)不同饲粮模式对奶牛动、静脉血浆中C16∶0、C18∶0、C18∶2cis-6、C18∶1 cis-9和总长链脂肪酸的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3)不同饲粮模式对奶牛的血流量造成了显著的影响(P0.05),呈现出CS1组MF组CS2组。不同饲粮模式影响了奶牛动脉对总长链脂肪酸的供给量,表现为MF组和CS1组显著大于CS2组(5 629.51、6 605.02 g/d vs.3 878.91 g/d)(P0.05)。4)不同饲粮模式影响了奶牛乳腺对总长链脂肪酸的摄取率,表现为MF组和CS2组显著高于CS1组(10.99%、10.84%vs.7.39%)(P0.05)。5)不同饲粮模式影响了奶牛乳腺对总长链脂肪酸的摄取量,表现为MF组(618.69 g/d)CS1组(487.87 g/d)CS2组(420.56 g/d),组间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揭示了在低质粗饲料条件下,增加精料浓度并不能有效提高奶牛乳腺对长链脂肪酸的摄取。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沙葱多糖对舍饲肉羊生长性能和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30.71±2.20 kg)的内蒙古羯羊4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0.09%沙葱多糖(试验Ⅰ组)、基础日粮+0.12%沙葱多糖(试验Ⅱ组),预饲期15 d,正饲期60 d。试验期开始后记录每天的采食量,并在第0、15、30、45、60 d时清晨空腹称重,以此计算各阶段日增重和料肉比;且每组选取4只羊,空腹颈静脉采血,离心取上清,用来测定血清中T3、T4、GHI、GF-II、NS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内,添加沙葱多糖能够提高肉羊的平均日增重(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1.11%(P<0.05)和14.19%(P<0.05);各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料肉比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料肉比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9.98%(P<0.05)和11.97%(P<0.05),但两个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中激素(T3、T4、GHI、GF-II、NS)含量随沙葱多糖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试验期结束后,试验Ⅰ组T3、T4、GHI、GF-II、NS的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6.26%(P<0.05)、15.00%(P<0.05)、26.57%(P<0.05)、23.59%(P<0.05)、19.25%(P>0.05);试验Ⅱ组T3、T4、GHI、GF-II、NS的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7.89%(P<0.05)、17.34%(P<0.05)、28.41%(P<0.05)、30.52%(P<0.05)、28.45%(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沙葱多糖能够提高肉羊生长性能和血清中相关激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条件下泌乳奶牛对乳脂前体物的摄取和利用规律。选取体重为(617±21)kg、泌乳天数为(120±20)d的9头健康泌乳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3重复3×3拉丁方设计,随机分为3组,其中2组饲粮的精饲料配方不同,粗饲料相同均为秸秆,精粗比均为6∶4(分别称之为CSA和CSB组),余下1组以羊草、苜蓿干草、全株玉米青贮为混合粗饲料,精粗比为4∶6(MF组),每组3头;试验期84 d,分为3期,每期28 d,包括21 d的预试期及7 d的正试期。结果表明:1)各组产奶量及乳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但MF组的泌乳效率显著高于CSA和CSB组(P0.05)。2)各组饲粮C16∶0和C18∶0摄取量差异不显著(P0.05);MF组饲粮C18∶1 c9摄取量显著低于CSA和CSB组(P0.05)。3)MF组动脉血浆中长链脂肪酸和总脂肪酸含量均高于CSA和CSB组,特别是C18∶3 n3含量显著高于CSA和CSB组(P0.05)。4)MF和CSB组乳腺C18∶3 n3摄取量(日平均值)显著高于CSA组(P0.05);各组乳腺对其他长链脂肪酸的摄取量差异不显著(P0.05)。5)最终体现在乳中,表现为MF组的C18∶3 n3产量较CSA和CSB组有升高的趋势(0.05≤P0.10),而原本乳腺摄取量无显著差异的C18∶2 n6(P0.05),在乳中产量显著低于CSA和CSB组(P0.05)。由此可见,相同粗饲料、不同精饲料饲粮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而优质的粗饲料即使在精饲料比例降低的前提下,对乳中脂肪酸的组成及产量仍可以产生影响,使其更倾向于有利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