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为了筛选宽裂解谱禽源沙门氏菌噬菌体并分析其裂解性能,本试验首先对分离自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宿主来源的238株禽源沙门氏菌(C01~C238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和血清型鉴定,筛选出耐药率大于60.00%的抗生素;然后采用双层平板法测定50株沙门氏菌噬菌体(NP01~NP50)对238株禽源沙门氏菌的裂解谱并统计裂解率;最后选择裂解率最高的噬菌体,进一步统计其对筛选到的抗生素耐药的沙门氏菌菌株的裂解率及对不同分离年份、分离地区、宿主来源及血清型的沙门氏菌菌株的裂解率。结果表明:238株沙门氏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红霉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均大于60.00%;其中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88.24%;对头孢噻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的敏感率较高,为64.71%~86.13%。在238株被检沙门氏菌中,肠炎沙门氏菌有128株,鸡白痢沙门氏菌有95株,鼠伤寒沙门氏菌有6株,伤寒沙门氏菌有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有1株,未定型沙门氏菌有6株。在50株沙门氏菌噬菌体中,有14株对238株沙门氏菌的裂解率在80.00%以上,有17株裂解率在20.00%以下;NP17的裂解率最...  相似文献   
2.
对广西某种鸡场新孵病雏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检测其对噬菌体的敏感性。结果显示:病原菌为鸡白痢沙门菌,利用实验室分离保存的12株沙门菌噬菌体对其进行敏感性测定,发现噬菌体PC07对其敏感。体外裂解试验发现,180 min内PC07可完全裂解该株鸡白痢沙门菌,裂解增殖后的噬菌体效价高达2.63×10~(10)pfu/m L。结果为该种鸡场鸡白痢的噬菌体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培养基中添加不同剂量的低聚果糖,探究低聚果糖在体外对大肠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生长影响。试验将低聚果糖按照20 g/L、30 g/L和40 g/L的添加量进行添加,作为培养基唯一碳源;进行活菌平板计数,测定其OD值,绘制生长曲线。试验结果表明,低聚果糖能抑制大肠杆菌生长,促进嗜酸乳杆菌生长。浓度为30 g/L的低聚果糖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及对乳酸杆菌的促进作用与20 g/L、40 g/L添加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噬菌体的发酵工艺主要涉及前期菌种的筛选、宿主菌的选择、发酵的接种量、发酵培养基及后期各种发酵参数的控制。其中选择发酵性能优良的菌种和宿主菌是噬菌体发酵的基础,筛选适宜的发酵培养基是影响噬菌体发酵的主要因素,噬菌体发酵过程中各项参数的控制是噬菌体发酵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噬菌体治疗被人们广泛地认同,噬菌体产品也在食品和药品行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噬菌体发酵工艺的研究也就成为噬菌体产业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通过体内和体外试验,分析低聚半乳糖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体外试验中将低聚半乳糖作为培养基碳源,研究不同添加剂量低聚半乳糖对大肠埃希菌和乳酸杆菌的生长影响;体内试验以小鼠为模型,将小鼠随机分组,试验组连续14d灌胃低聚半乳糖,在第0、7、14天采集小鼠新鲜粪便进行菌群培养,观察菌群数量的变化。研究表明,体外试验中30g/L低聚半乳糖对大肠埃希菌抑制作用最强;体内试验中低聚半乳糖可使小鼠粪便中乳酸杆菌数量增加,大肠埃希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减少。试验结果表明,低聚半乳糖具有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禽流感是养禽业毁灭性疾病之一,尤其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可导致100%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的损失,禽流感的防控与监测更是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次研究通过荧光RT—PCR检测法和胶体金检测法分别对江门市活禽交易市场随机抽取的样品进行禽流感病毒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了2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及其检测结果的准确率,结果表明,胶体金法检测相对荧光RT—PCR法有一定漏检和误检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