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研究生在学术论文撰写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主要包括:对学术论文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严谨的学术态度;缺乏学术创新精神;理论知识素养不高;写作过程缺乏科学方法的指导;写作训练少,缺乏写作兴趣;师资力量不足等。因此,为了培养创新性研究型人才,提升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论文质量和增加学术论文发表数量,提出解决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问题的对策,包括树立崇高的学术理想;激发学术创新精神;强化文献阅读,加强理论基础;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方法;加强写作能力训练,保持写作热情;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设立科研基金等。  相似文献   
2.
张家口坝上草地有630万亩,年鼠害面积400万—450万亩,占草地面积63.5—71.4%,草场的主要鼠害有长爪沙鼠、蒙古黄鼠、草原鼢鼠、五趾跳鼠、田鼠、仓鼠等等,它们冬春吃草根,夏秋吃嫩叶和花果,因鼠害每年损失饲草2000万—2500万千克,为了有效地杀灭害鼠,减少饲草损失.保护草地生产及生态效益,我们于1996年4月15日—30日在河北省沽源县  相似文献   
3.
中国林麝养殖的发展现状、研究概述和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动物。由于多年来野生林麝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国际高价走私,林麝的人工养殖已成为提供天然麝香的最有效途径。本文对全国的林麝养殖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做了简要回顾,并对林麝的研究现状和林麝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做了综述和分析,最后对林麝的繁殖养育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优质耐盐牧草——野大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大麦(Horcleum brevisubulatum(Trin)link)又名莱麦草,野黑麦等,为多年生禾本科牧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内蒙古东部,河北北部和新疆的部分地区。近十几年来,通过对野大麦的栽培驯化,目前在河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均有种植.一、植物生物学特性野大麦为多年生草本,有稠密的须根和短根茎,茎较细,一般直径1.5~2.5mm,茎的基部常两节曲膝。叶片宽2~5 mm,长约30cm,叶层集中分布在15~20cm 的下层,株高50~80cm.穗状花序长4~6 cm,宽3~5mm,成熟时略带紫  相似文献   
5.
实施生态建设优先战略营造畜牧经济发展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南与北京市毗邻,西与山西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东接河北省承德市.地处农牧交错地带,坝上地区为内蒙古草原的一部分,为典型的草原气候.  相似文献   
6.
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的器官,是B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本研究分析了鸡胚早期发育过程的中法氏囊形态变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鸡胚6.5 d(E6.5)时,法氏囊开始出现在鸡胚泄殖腔的最深处,从最开始E6.5的一些小的囊泡发育成E8的一个大腔,E8~E10,法氏囊继续发育.从E11开始,法氏囊开始出现一些小的皱褶,E11~E18,这些小的皱褶逐渐变得清晰,并贯穿整个法氏囊.在E9时,法氏囊轮廓形成,可以发现在表皮层和基膜层PCNA有着广泛的表达.统计分析表明表皮层的PCNA阳性率在100%左右,在整个发育早期几乎没有变化;而基层的阳性率随着胚胎的发育逐渐下降,在E9、E10、E11、E12、E14和E18表达率分别是97%、93%、71%、55%、56%和20%.  相似文献   
7.
拉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Blanchard)]在成都地区每年发生9~11代,有明显的春秋两个发生高峰.其寄主植物有15个科40余种.主要危害豇豆、四季豆、黄瓜、丝瓜、辣(甜)椒等蔬菜以及雏菊、满天星、菊花等花卉.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拉美斑潜蝇发生危害的主要因素.成虫高峰期后7 d,虫叶率5%~10%,虫情指数达到5时为害虫防治适期.防治策略应以植物检疫为前提、农业防治为核心,注意保护天敌,结合物理的化学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林麝饲养繁育承担着重建野生种群和保障麝香可持续利用的艰巨任务,然而其饲养种群长期受到健康状态不稳定和疾病高发的困扰,同时,受到濒危等级和试验样品的限制,迄今鲜有涉及林麝生理参数的文献。本研究于2014年7—8月分别采集陕西火烧店和四川米亚罗林麝饲养场的林麝粪样,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雌麝粪便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的含量,以探讨雌麝粪便T3值表达的生理状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火烧店和四川米亚罗饲养场雌麝粪便T3在所研究的时段内不存在显著差异;两地雌麝粪便T3在3岁至5岁期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在5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下降,这可能意味着雌麝在5岁左右达到生理盛期;雌麝粪便T3的聚类结果发现,不同年龄组均存在差异显著的3个类型,即生理代谢的低、中、高类型。利用粪便T3从能量代谢角度揭示雌麝的生理特性,可能有助于麝繁育群的组建、饲养管理及健康评判。   相似文献   
9.
随着养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不断向前发展,动物养殖规模呈现逐渐扩大的态势,依托规模化养殖增加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疫病高发流行的态势,对基层的畜牧兽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实施认真细致的动物检疫工作,能够进一步掌握辖区范围内常见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发生现状,并制定有效的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将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发...  相似文献   
10.
<正> 草地早熟禾 Poa pratensis L. 又名六月禾,多年生长寿命禾草,具匍匐细根茎,须根状,喜生长在冷湿的气候条件下。在我省张承地区的山地草甸和草甸草原中成为优势种和主要伴生种。适应中性或微酸性土壤,抗寒能力强,在-38℃时能安全越冬,适宜温度为15—32℃。马、牛、羊等家畜均喜食。种子成熟后,茎杆粗硬,适口性也下降。自然草地亩产干草140—175公斤,人工草地亩产70—392公斤,产草高峰期为第三、四年,混播草地每亩可产400公斤以上,开花期蛋白含量10.80%。种子小,千粒重0.02—0.03克,人工种植要土地肥沃、精细整地、播深为2—3厘米,播量0.5—0.8公斤/亩。与豆科牧草混播,可增加产量和质量。除作饲草外,还是一种优良的冷型草坪草,生长期可达200天。披碱草 Elymus dahuricus Turcz 别名:直穗大麦草、青穗大麦草。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强大的须根系,茎直立,疏丛状。抗旱、耐寒、耐碱,抗风沙的能力都较强,在零下41度的情况下可安全越冬。在土壤PH值8.7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在年降水量250毫米时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披碱草产草量较高,在坝上亩产干草350公斤左右,产籽30多公斤。第2—3年生为最高产草时期。披碱草为中等质量的饲草,孕穗期粗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