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六大报告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突出地强调了必须用发展的观点对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应有态度。  相似文献   
2.
红富士苹果以其鲜亮的外观、独有的风味、较长的耐贮性,几十年来在市场上一直深受消费者的亲睐,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栽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苹果品种,也是我国苹果主栽品种,为我国果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给果农带来了很好的效益.但去年我国大部果区红富士在成熟期出现了严重的上色慢、上色差现象,脱袋后一周,甚至半个月都不见上色,直到采收全红果率仅30%~50%,平均单果着色度为40%,严重影响了果品质量,影响了商品率,降低了套袋果的增值作用,挫伤了果农积极性.据我们调查综合分析认为:去年红富士上色慢上色差除栽培管理因素外,主要是由去年苹果成熟期高温少雨的气候特点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刘淑侠 《果农之友》2013,(4):3-3,26
苹果套袋最早起源于日本,1981年引进我国,经多年试验、示范、它的作用得以验证,得到果农认可与接受。2005年开始,我国农业部设立了"苹果套袋关键技术示范补贴"财政专项,对套袋给予大力补贴,在陕西省好几个县区实施,加速了套袋的推  相似文献   
4.
1充血和淤血有浅色皮肤的动物易见皮肤充血病变,动脉性充血为鲜红色大小不同的斑块,按压色斑有稍褪色现象。淤血则呈现暗红或暗紫色甚至为蓝紫色,按压色斑无褪色现象,皮肤充血和淤血常见于以下情况。运输斑,屠宰动物经长途运输,尤其在空气闷热而且拥挤的情况下,动物皮肤常可见大片红斑,皮温升高,这是动物处于应激状态时出现的皮肤充血性变化。屠宰斑,食用动物在屠宰过程中,常由于电击、褪毛等操作,在动物皮肤上留下大小、形状不同的红色斑块,均属于充血现象。  相似文献   
5.
1987~1988年,我们对淮阴市植保站和宿迁农药厂共同开发的绿丁可湿粉的化除效果进行了试验,现初报如下:一、试验过程1.试验概况:试验田设于城南乡城南村四组孙保成家一块历年杂草较重田里,前茬水稻,沙壤土,肥力中等,品种为徐州21,10月17日播种。10月22日 A、B、C、E 处理施药,  相似文献   
6.
苹果缺钙症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是苹果树生长发育中必须的16种元素之一。它在延缓果实衰老,改善果实贮藏性能和参与果实品质调节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是其它矿质元素所无法替代的。苹果缺钙时,常引起一系列生理病害,如豆斑病、苦痘病、水心病等。严重时,缺钙症发病率高达78%,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实践总结.现将苹果缺钙病的症状、病因及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7.
1病原 坏死杆菌病是畜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特征是动物的皮肤、皮下组织和消化道黏膜发生坏死,有时在其他脏器上形成转移性坏死灶。本病病原为坏死杆菌,革兰氏阴性严格厌氧菌,具有明显的多形性,小者呈球状,在病灶及幼龄培养物中呈大的长丝状杆菌,染色时因着色不匀,犹如串珠状。本菌无鞭毛、无芽孢,也不产生荚膜,可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本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动物的肠道、粪便中,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对氧及4%的醋酸敏感,常用消毒药均能杀死本菌,本菌在污染的土壤中能长时间存活。  相似文献   
8.
<正>1矮化栽培现状矮化栽培具有结果早、单位面积产量高、果实品质好、便于管理、省工省力、生产成本低、果园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为广大果农认可,近几十年来在世界各苹果产区得到了快速推广应用,已成为当今世界苹果栽培模式的主流。国外矮化栽培普及率已达到95%以上,尤以矮化自根砧苹果为主。当前,我国苹果面积和产量均跃居世界首位,果园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但由于我国苹果产区地貌多样,立地条件参差不齐,加之受苗木来源和栽培  相似文献   
9.
鸡呼吸道疾病综合症又称为多因子呼吸道病,是由包括传染性因子、营养缺乏、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严重影响鸡的生产性能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
环境条件和外源硅浓度对黄瓜硅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和根际硅水平对黄瓜硅主动和被动吸收过程的影响。【方法】以‘新泰密刺’黄瓜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内采用水培法,设置4种环境条件:1) T1,昼/夜温度22℃/12℃、相对湿度85%/95%、光照强度300 μmol/(m2·s);2) T2,昼/夜温度22℃/12℃、相对湿度85%/95%,光照强度600 μmol/(m2·s);3) T3,昼/夜温度28℃/18℃,相对湿度55%/65%、光照强度300 μmol/(m2·s);4) T4,昼/夜温度28℃/18℃、相对湿度55%/65%、光照强度600 μmol/(m2·s)。硅吸收动力学试验营养液设置为10个Si处理浓度,依次为0、0.085、0.17、0.34、0.51、0.68、0.85、1.02、1.36、1.70 mmol/L,硅吸收分配试验设置3个硅浓度为0.085、0.17、1.7 mmol/L。【结果】不同环境条件下黄瓜对硅的吸收速率及器官中硅含量均为T4 > T3 > T2 > T1处理;低外源硅浓度 (0.085和0.17 mmol/L) 下,黄瓜硅吸收在T1、T2、T3处理环境中以主动过程为主,在T4处理环境中以被动过程为主;高外源硅浓度 (1.7 mmol/L) 下,4种环境条件下的硅吸收均以被动过程为主;相同温度条件,强光下被动吸收的占比大于弱光,相同光照条件,高温下被动吸收的占比大于低温;相同环境条件下,随着外源硅浓度的增加,黄瓜对硅的被动吸收量和总吸收量均呈上升趋势,且被动吸收的占比增加。【结论】环境条件和外源硅水平影响黄瓜对硅的主动和被动吸收过程,高温、强光及高外源硅浓度提高黄瓜被动吸收硅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