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2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建设“双千一头”效益地,即1亩间作桑园,在盛产叶时期,实现全年养蚕收入达千元,粮食产量达千斤,出栏肥猪达1头的目标,是我县农业经济综合开发的1个重点项目。县蚕丝公司从1991年开始,就组织蚕桑科技人员,分别在1个坝区(香山镇1村)和1个丘陵地区(万林乡碧庄片6村2社)进行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中期射洪县蚕桑生产始终在四、五万担左右徘徊,有些年份还有滑坡的趋势,当时全县虽拥有桑树8400多万株,但都是分散栽植的四边桑,粗放经营,管理不善,产叶量低,保存投产数差,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生产潜力。我县洋溪镇涪江村蚕桑生产搞得很好,该村位于涪江沿岸,纯属坝区,现有农户156户,552人,耕地307亩,人平0.556亩,1981年遭洪水淹没,损失严重。为了生产自救,他们大抓栽桑养蚕,至1990年全村已拥有桑树19.4万株,其中开垦河滩地、利用部  相似文献   
3.
<正> 家蚕虱螨病,旧称壁虱病,属非传染性蚕病,是我县产棉地区历史性的灾害性病害,主要发生在春、夏蚕期,它是由一种肉眼不易看见的虱螨成虫寄生于蚕体上,用针状螯肢刺入蚕体内,吸吮蚕儿血液并同时注射一种毒素,使蚕儿中毒发病致死,为害十分猖獗,造成不  相似文献   
4.
<正> “地界桑”是我县蚕农在承包耕地分界处各自栽植的一行桑树,此种栽桑,既不影响粮食生产和耕作,又能促进耕地单产多收,是一种粮、桑、猪立体农业综合开发的较好模式。这种栽桑形式在我县试点后,已显示出它的积极作用。与“四边桑”或大行间作桑相比,各有千秋,它有它的优点和实用价值,受到蚕农欢迎,很快就在全县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5.
<正> 我县桑、蚕、种、茧、丝,农、工、贸“一体化”的新型蚕业管理机构——射洪县蚕丝公司,是按照四川省政府和原绵阳地区行署的要求,于1983年3月在原县农业局蚕桑站、县蚕茧站为主体的基础上,组建成立起来的,受县府委托,行使行业管理,从事蚕桑生产和蚕茧收烘经营的职能,属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局级单位。公司成立至今的11年间,在党的十一  相似文献   
6.
<正> 射洪县是一个有80多万农业人口的蚕茧主产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人平耕地只有0.82亩,1987年产茧2.75万公担,全县桑、蚕、种、茧、丝、绸一条龙的规模己基本形成,具有建成蚕茧商品生产基地县的诸种条件。现在,摆在我们面前要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 实现蚕茧单产、质量、效益“三提高”,既是我们蚕业工作者长期奋斗的战略任务,又是蚕业部门实施科技兴蚕,建设优质蚕茧基地,振兴蚕业的重点和当务之急。它关系到蚕业的兴衰和存亡,势在必行。只有全行业齐心协力,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抓好蚕茧生产“三提高”,四川丝绸事业的兴旺发达才有希望和出  相似文献   
8.
<正> 射洪县养蚕能手赵代芬,48岁,她家住在金华镇8村7社,任村妇女主任,共产党员。她以身作则,带头栽桑养蚕,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县里多次表彰,当地群众称她是养蚕高产“状元”。赵代芬全家6人,承包耕  相似文献   
9.
<正> 射洪县北部山区的潼射乡北寨村4社樟树桠的穷山沟里,出了1名吨茧专业大户谢怀金。他家除爱人范国芳外,还有2女1男全家5口人,全是初中文化,承包耕地5亩,其中田0.8亩,有自留山和宽地埂计15亩。他开垦后全部栽成桑树,现已投产。1991年四季养蚕34张,产茧1089.7公斤,单产39.35公斤,养蚕收入9454.60元,张平产值278.07元,人平收入1890.90元,比三年前——1988年养蚕4张,产茧  相似文献   
10.
<正> 为了加快我县国民经济发展步伐,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在1993年产茧9.16万担的基础上,以1994年起组织实施15万担优质蚕茧工程.要求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稳粮增收奔小康,于1997年全面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现就此项蚕茧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与实施对策,谈点己见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