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6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部分地区ND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56,自引:10,他引:46  
本研究根据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编码区1-374位核苷酸序列计算其遗传距离并给出了NDV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将68株NDV分为9个基因型(30株为国内分离株),其中Ⅰ-Ⅵ是早已存在的老基因型,Ⅶ、Ⅷ、Ⅸ为新发现的基因型,特别是Ⅸ为我国特有的基因型(F48EO、M3、HLJ-3、HeB-1P和NM-5)。1997-1999年我国云南、广西、甘肃、陕西、新疆等地分离的YN-1P、GX-3、H1、H2、P1、GX-1、GX-2、GS-3、SHX-2、SHX-3、SHX-6、SHX-7、XJ-2和1991年分离的HuB-1均属于Ⅶ基因型,该基因型的病毒是90年以来引起新城疫发生的主要病原。根据遗传距离和分离年代可将此基因型进一步划分为5个基因亚型,分别是Ⅶa、Ⅶb、Ⅶc、Ⅶd和Ⅶe。此外HuN-1/98、HLJ-4/95和HeH-1P属一个老的基因Ⅵ,1979-1985年分离自青海的QH-1、QH-2、QH-4属于一个新的基因型-Ⅷ型。可见在我国新城疫的流行是极其复杂的,既有老基因型的危害(Ⅰ-Ⅵ),又有新基因型(Ⅶ)的流行,更有我国独特Ⅷ和Ⅸ基因潜伏。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NDV F48E9和La Sota株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于感染后8 h提取NDV感染CEF细胞总RNA,通过mRNA差异显示技术筛选病毒感染诱导表达的特异性基因.主要方法是先以锚定引物经反转录后,然后以9~10 bp随机引物为上游引物,以锚定引物Oligod(T)18为下游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采用8%的尿素变性PAGE胶电泳进行分离鉴定.对于特征性差异带进行第二次PCR扩增,克隆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结果我们发现数个差异条带,选取差异带在500 bp以内的条带,经测序后显示经NDV F48E9感染后,有一条差异条带特异性表达的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与Receptor(TNFRSF)-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 kinase 2有47 %同源,是一个新基因,其蛋白功能不明确,有可能和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新城疫病毒F、NP、M和HN基因在昆虫细胞内的共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构建杆状病毒转移载体,通过PCR的方法将F48E9株新城疫病毒F基因上的StuⅠ位点和NP基因上的XbaⅠ位点进行突变,扩增出全长的F、NP以及F48E9株新城疫病毒M和HN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再将F、NP、M和HN基因依次亚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AeAB4上,F基因和M基因均在p10启动子的操控之下,NP基因和HN基因构建到两个polyhedrin启动子下游,构建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AeAB4-F-NP-M-HN。pAeAB4-F-NP-M-HN与线性化的杆状病毒DNA共转染昆虫细胞Sf9,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ae-F-NP-M-HN。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72h后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Western blot分析显示:M、NP、F和HN蛋白在培养上清中得到了共表达,大小与预期结果一致;感染细胞内只检测到了HN蛋白的表达。这表明M、NP、F和HN蛋白在昆虫细胞内共表达可以自我装配成病毒样颗粒,并且以出芽的方式释放到培养基中。该重组杆状病毒的获得为研究新城疫病毒各结构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确定病毒粒子出芽的驱动力等方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城疫一直是严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重要疾病,疫苗免疫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手段[1].新城疫的免疫主要以体液免疫应答为主,疫苗主要有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应用中通过优化两种疫苗的免疫程序获得高水平而且持久的抗体来减少新城疫对家禽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新城疫F48E9株L基因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根据已知新城疫病毒L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两对引物,引物1(L1)、引物2(L2)、引物2(L2)、引物3(L3)、引物4(L4),以L1/L2为引物可以扩出4050bpF48E9株L基因的A片段(LA),以L3/L4为引物可扩增出3504bpE48E9株L基因的B片段(LB)。LA和LB2个片段经特异性双酶切后用T4DNA连接酶连接成完整的F48E9株L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对克隆后L基因5’端、3’端和连接点处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经DNASIS软件分析表明为NDVL基因,证明我们获得了F48E9株L基因。  相似文献   
6.
应用间接ELISA对新城疫LaSota、V4疫苗免疫鸡及免疫攻毒鸡的IgA抗体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和比较。试验表明,LaSota和V4免疫鸡泪液中特异性IgA均在免疫后第5天出现,8天开始明显升高,与血清中IgG出现时间相似,免疫后21天达到高峰。LaSota免疫鸡的泪液IgA抗体水平略高于V4免疫鸡;而两免疫组哈德氏腺(HG)中的特异性IgA高峰出现较迟。免疫攻毒鸡泪液中的特异性IgA抗体水平均先呈短暂的升高,之后下降的趋势,而HG中的IgA则首先表现降低,之后很快升高,5天后趋于下降,两攻毒组差异不显著,对IgA回忆应答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用PCR方法,从含有银狐生长激素mRNA的阳性重组质粒pMD18-T-IGH中亚克隆出生长激素基因,然后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中,通过酶切、质粒PCR和序列测定对质粒进行鉴定表明,成功构建了银狐生长激素成熟mRNA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GH.  相似文献   
8.
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是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是指基因组由于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产生的差异。由于其多态性高,便于自动操作等特点,在基因组、后基因组时代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SNPs的概念、特点、分析方法及应用等方面做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9.
棘球蚴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 (棘球蚴 )寄生在一些哺乳动物 (中间宿主 )体内而引起。本病遍布全球 ,在单峰驼中呈高水平的地方性流行 ,在流行地区 ,单峰驼是中间宿主。据报道 ,本病在单峰驼中的感染率为 1 7%~ 80 % ,在绵羊中的感染率为 1 .3%~ 2 0 %。细粒棘球绦虫在家畜体内一般有一个完整的生活周期 ,但在单峰驼体内这样一个周期却很少能够维持 ,因为 EIBiharl( 1 985 )证实 ,从感染的骆驼体内分离到的大部分是不育囊 (无原头蚴的囊 )。中间宿主可在出生后 ,采食或饮用含有细粒棘球绦虫虫卵的食肉目动物(终末宿主 )粪便污染的饲…  相似文献   
10.
新城疫病毒F48E9株NP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NDV NP蛋白已知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利用RT-PCR扩增出了F48E9株NP基因1598bp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pMD18-T Vector上,并对所得到的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PCR鉴定,结果证明我们得到了这个基因片段的阳性重组子。为了更充分证实所得阳性质粒的可靠性,采用Sanger's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对阳性重组子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获得了F48E9株NP基因片段的基因序列,利用DNASIS分析软件,将F48E9株与La Sota株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8.2%。至此,我们获得了F48E9株NP基因的全长克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