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硒是人和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参与机体内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的营养物质的代谢,同时与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癌、抗氧化作用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酵母硒作为一种优质有机硒源,以吸收率高、生物安全特性高以及环保等优点备受国内外的关注。本文着重从酵母硒在动物生产中提高繁殖性能、生长发育、肉的品质、免疫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人类活动排放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变暖的最主要原因,重庆市于2010年被我国列入低碳试点城市,依据2001—2012年《重庆市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了重庆市碳排放现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碳减排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黄瓜商品果采后品质与果皮色素变化及其相关性,为根据皮色变化来判断黄瓜品质提供依据。【方法】以果皮绿色和褪绿进程有差异的华北型黄瓜品种"39-1"(果皮绿色较浅,褪绿进程较快)和"39-2"为试材,采集其商品果,置于20℃、空气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保存,分别于采后0,3,6,9,12 d取样测定商品果硬度、失重率、瓜头直径、瓜尾直径及可溶性固形物、V_C、亚硝酸盐含量和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采后0~12 d黄瓜各品质指标与果皮色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随着采后时间的延长,"39-1"果实外观的失水萎蔫、瓜头膨大、瓜尾皱缩现象较"39-2"严重。采后0~12 d,"39-1"和"39-2" 2个品种果实硬度分别降低16.6%和13.6%;失重率分别达4.9%和3.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降低率分别为17.4%和1.9%;果实V_C含量分别降低29.8%和24.6%;亚硝酸盐含量稍有上升。综合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39-2"比"39-1"外观变化小,营养损失少。两品种果皮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呈降低趋势,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升高;"39-2"的总叶绿素含量高于"39-1","39-1"的类胡萝卜素与总叶绿素含量比值高于"39-2"。总叶绿素含量与失重率呈显著负相关,与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类胡萝卜素与总叶绿素含量的比值与失重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_C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采后12 d内,黄瓜商品果品质呈下降趋势,其品质变化与果皮色素含量变化有一定关系,果实皮色可作为判断果实品质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长期的自然和人为选择使家畜品种经济性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其相关的基因组区域也发生了特定遗传变异。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基因多态性已经下降或消失,而在群体中保留包含单一单倍型的多个基因。这种基因组上特定区域基因多态性频率的变异被称为选择信号。识别选择信号可以提供家畜驯化机制并进一步揭示表型相关的基因变异。目前,高密度SNP芯片及大规模重测序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家畜选择信号鉴定研究。全基因组选择信号检测方法有等位基因频率检测法、连锁不平衡检测法和群体分化分析法。作者综述了全基因组范围内选择信号检测方法及其在家畜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为从事家畜育种及生物进化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试验通过在公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亚硒酸钠,研究硒在公鸡组织中的沉积和对血液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亚硒酸钠在鸡养殖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选取80只体重接近、健康无疾病的海兰白成年公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0.5、1、2 mg/kg的亚硒酸钠。试验结束时,采集肝脏、肾脏、心、肺、脾、睾丸以及血液,测定硒含量,并分析血液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结果表明:组织和血液中硒含量随日粮硒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除心肌组织以外,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血液中的SOD、T-AOC活性随着日粮硒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适量的硒元素可以提高GSH-Px的活性,但过量的硒元素又会增加脂质过氧化反应,造成MDA含量升高,从而对组织细胞造成不良影响。结果提示:适量的硒可以提高鸡组织和血液中的硒含量,也可以提高血液的抗氧化能力,且提倡适宜的浓度为0.5 mg/kg。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废弃物产生量大,污染严重,处理方式简单,废弃物处理存在处理意识不足、政府资金投入不到位、处理技术和手段落后等诸多问题。鉴于这些问题,根据不同农村地区经济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废弃物处理模式,以及改进农村废弃物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铜是动物生命活动的微量元素之一,在提高饲料转化率、改善繁殖性能、增强动物抗病能力、改善畜产品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甘氨酸铜是一种优质的有机铜源,其化学结构稳定、适口性良好、生物利用率高,同时对环境污染也比无机铜低,因此,甘氨酸铜凭借其优越性将逐步在饲料行业中发挥比无机铜更大的作用。本文着重从甘氨酸铜在猪生产中提高其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免疫机能等方面作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7种家养动物全基因组微卫星的分布是否存在差异,本试验利用软件MSDB搜索了猪、马、牛、山羊、绵羊、鸡和犬7种家养动物全基因组微卫星序列,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结果显示,7种家养动物全基因组微卫星在数量、丰度和密度上都存在差异,其中数量、丰度和密度最高的是犬,共1 436 242个位点,数量最少的是鸡,共276 564个位点,但丰度和密度最低的是马,共430 760个位点。对这些微卫星的分析表明,所有物种全基因组中单碱基重复微卫星最丰富,六碱基重复微卫星数量最少,且6种重复类型的优势微卫星都富含碱基A和T。除这些共同点之外,微卫星的分布规律也存在差异。总的来说,牛、山羊、绵羊微卫星的分布规律最为相似,鸡与其他物种微卫星的分布规律相差最远。分析还发现,7种动物微卫星长度大多集中在12~20 bp之间,这可能是受到趋同选择压力的结果。据以上可以推测,物种间微卫星的分布存在差异,但也存在一定的保守性,且物种间亲缘关系越近,微卫星的分布也越相似。以上结果为以后微卫星的功能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水资源承载能力是影响农业种植结构的重要因素。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其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有助于缓解流域内用水低效问题。【方法/过程】基于水资源利用结构偏差模型,测算地区与作物的水资源利用结构偏差值,从时空差异与作物差异角度分析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并以作物水资源利用结构偏差值作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依据。【结果/结论】研究发现:2000—2020年,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巴州与喀什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阿克苏地区与克州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作物中用水效率较高的是水果与蔬菜,较低的为粮食与棉花。据此建议:根据“粮食基本自给”“稳定棉花生产”的要求,在全面推行节水灌溉的基础上稳定流域内棉花种植面积,整体调减粮食和油料的种植面积,调增水果、蔬菜、苜蓿、甜菜和薯类作物的种植面积,以此来提高塔里木河流域五地州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