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于红博  杨劼  包铁军 《水土保持通报》2008,28(1):102-105,114
利用GIS软件对黑河金盆水库下游周至县的一些基础资料进行处理,利用内插法,生成洪水淹没区实体地形图.利用损失率计算模型对淹没区内损失状况进行了预评估.结果认为,金盆水库遭受10 000 a-遇的洪水重现期发生漫顶溃坝时,洪灾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50.355亿元,间接经济损失为9.0639亿元.通过对水库溃坝洪水淹没损失的计算分析,可以让防洪决策人员及水库管理人员对水库洪水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到心中有数,平时认真做好科学合理的水量调度,防止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2.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典型草原区最主要的限制性因子之一,放牧和刈割是典型草原的两种主要利用方式。对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群系(大针茅、羊草)群落蒸散量、土壤贮水量及生态用水量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其他利用方式相比,刈割会显著降低典型草原大针茅群落蒸散量、土壤贮水量以及生态用水量(P<0.05)。典型草原大针茅群落、羊草群落蒸散量均在生长季中期(7月份)达到最大值;不同利用方式下,中度放牧下的群落蒸散量最高。此外,围封利用方式下大针茅群落土壤贮水量和生态用水量较高;轻度放牧利用方式下的羊草群落土壤贮水量和生态用水量高于其他放牧利用(P<0.05)。研究典型草原主要群落生态用水对不同利用方式的响应,可以为草原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研究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采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法和微型蒸渗仪法,分别对典型草原群落蒸散通量进行观测和拆分,以期为草原群落的蒸腾、蒸发观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水汽同位素组成随高度增加逐渐减小,每次较大的降雨过程都会导致水汽同位素组成显著降低。环境因素尤其是相对湿度对土壤蒸发同位素组成的计算会产生较大影响,土壤水同位素组成较土壤蒸发水汽同位素组成发生显著富集。在11:30~14:30时段,微型蒸渗仪与稳定同位素方法拆分结果非常接近,蒸腾/蒸散(F T)值分别为80.86%和78.07%,说明应用水同位素法在草原生态系统进行蒸散拆分是可行的。以上两种方法的F T值在5~9月均呈抛物线趋势,在7月中旬至8月底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4.
与碳(C)、氮(N)和磷(P)分解矿化相关的土壤胞外酶的相对活性可以揭示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为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对典型草原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对不同放牧强度下0-10和10-20cm土层的胞外酶活性展开调查。本研究的胞外酶包括:β-1,4-葡萄糖苷酶(BG)、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磷酸酶(AP)。结果显示:0-10cm土层,轻度放牧强度显著增加NAG和LAP活性;中度放牧强度显著增加了BG, NAG, LAP和AP活性;重度放牧强度显著增加LAP活性。10-20cm土层,轻度放牧强度显著增加NAG和LAP活性;中度放牧强度显著增加BG, NAG和LAP活性。随放牧强度的增加,两个土层土壤胞外酶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随土壤深度增加酶活性均呈降低趋势。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胞外酶活性(EEA)在0-10cm土层主要受微生物碳、铵态氮和土壤水分的影响,而10-20cm层受微生物氮、pH值、土壤水分和硝态氮的影响。在本研究区域尺度上,轻度和中度放牧强度下的土壤胞外酶具有更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化情景下,植物功能属性对于揭示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规律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通过开顶式生长室(open top chamber,OTC)人工模拟增温和降雨,量化分析了羊草植物功能性状对增温和增雨处理的响应。得到以下结果:1)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增温增水和增温处理都显著增加了羊草植物株高、茎鲜质量和茎干质量,对其余指标没有显著影响;增水处理对羊草所有指标都没有显著影响(P0.05)。2)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增温增水对植物的功能性状不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3)各处理下,叶片干物质含量与比叶面积呈负相关关系。在内蒙古典型草原,未来气候暖湿化对羊草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模拟增温增雨对典型草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呈增加趋势。土壤酶作为草地土壤中活跃的组分之一,与草地土壤养分含量关系密切。为探究半干旱地区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开顶式生长室于2011—2016年在典型草原进行模拟增温增雨试验。结果表明:(1)增温使0~10 cm土层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分别增加40.2%和129.1%,增雨使硝态氮含量增加63.5%,铵态氮含量降低63.6%。(2)土层的增温使0~10 cm土层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分别降低4.8%和13.3%。与增温的效果相反,增雨使碱性磷酸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分别提高7.1%、35.7%和14.9%,对过氧化氢酶无显著影响(P0.05)。(3)0~10 cm土层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有增加趋势(P0.05),不同种类的土壤酶活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这可能与气候变化趋势下土壤养分循环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