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婷  刘玉珊  尚迪  许震寰  刘静  卓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282-11283
[目的]研究岷江百合、卷丹百合和淡黄花百合3种野生百合实生后代的植物学性状。[方法]通过对3种野生百合的实生种子进行播种,全生育期调查实生后代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基干高度、鳞茎质量等植物学性状。[结果]不同品种间和同品种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均以种间表现为差异极显著,而个体间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野生百合今后的遗传育种、产业化快繁等方面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以充分发掘川西北野生花卉资源开发利用价值为目标,基于野生花卉资源的特征,确定了24个评价指标,建立了野生花卉资源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评价模型。应用这一模型对川西北野生花卉太白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太白米开发利用价值较高,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该AHP评价模型将应用在更多的川西北野生花卉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综合评价中。  相似文献   
3.
依据查阅资料文献、野外调查和对当地居民问访相结合,运用统计和比较的方法,调查甘孜州百合科植物资源。通过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甘孜州野生百合科植物资源的种类及分布;建立野生百合科植物资源地理坐标系统;初步筛选出具有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食用、工业用价值的百合科植物资源;揭示其资源的分布特点;提出了其资源开发与野生抚育并重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四川省红原县、若尔盖县、松潘县、九寨沟县和甘肃省玛曲县、碌曲县等地的考察,发现川西北高原野生花卉有70多种,含24科,58属,主要为草本花卉.并对川西北高原野生花卉观赏类型、花色等进行了简要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观花类有55种,观果类有11种,观叶类有6种;按花色紫蓝、黄、红、白分类,则蓝紫花种类最为丰富(22种)、黄花次之(18种)、白花较少(8种)、红花最少(7种),同时提出利用野生花卉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温室栽培的光、温、气、肥的应用进行分析,从调控技术方面详细地探讨了使大棚温室降耗增效的大棚温室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红掌苗期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震寰  唐霄铧  白为  卓明  孙婷 《北方园艺》2010,(17):109-111
试验初步探索了5种不同类型的肥料施用对红掌苗期生长的影响,旨在为红掌苗期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处理D对红掌苗期生长的叶片数、株高、最大叶片叶长及最大叶片叶宽4个指标综合效果最佳,处理E、C次之,处理B和A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四川省红原县、若尔盖县、松潘县、九寨沟县和甘肃省玛曲县、碌曲县等地的考察,发现川西北高原野生花卉有70多种,含24科,58属,主要为草本花卉。并对川西北高原野生花卉观赏类型、花色等进行了简要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观花类有55种,观果类有11种,观叶类有6种;按花色紫蓝、黄、红、白分类,则蓝紫花种类最为丰富(22种)、黄花次之(18种)、白花较少(8种)、红花最少(7种),同时提出利用野生花卉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卓明 《绿色科技》2011,(9):88-90
通过对温室栽培的光、温、气、肥的应用进行分析,从调控技术方面详细地探讨了使大棚温室降耗增效的大棚温室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不同虫态猕猴桃小蠹虫内共生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本研究利用IonS5TMXL测序平台,对幼虫、蛹、新成虫和老成虫4种虫态小蠹虫体内细菌的16S rDNA-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Uparse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操作分类单元聚类,用Mothur法和SSUrRNA数据库注释OTUs序列,分析样本的群落组成;使用Qiime软件计算Shannon,ACE等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以相似度97%为标准进行聚类,得到808个OTUs,注释到14个门,26个纲,48个目,76个科,133个属。各虫态的菌群组成和菌落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但均以变形菌门为其优势菌门,其丰度高达62.97%-98.21%。幼虫和新成虫的细菌群落多样性较低,而蛹和老成虫的则较高。在幼虫和蛹中,未鉴定到属水平的菌群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菌群总数的68.0%与46.3%,立克次体属(Rickettsia)的丰度在两个虫态菌群中分别占17.83%和8.49%;而上述立克次体属在成虫中占绝对优势,其丰度在新成虫和老成虫中分别高达41.38%与48.71%。研究结果可为基于共生关系的猕猴桃小蠹虫的生物防控技术的开发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岷江百合人工栽培不同模式下植株生长差异,以岷江百合6年生实生植株为试验材料,观测其在日光温室大棚地面苗床(PD)、日光温室大棚营养钵(PB)、室外田间(LD)、室外营养钵(LB)4种栽培模式条件下物候及11个生长指标的差异,借助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各生长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不同栽培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PD和PB模式果熟期前的物候时间均早于LD和LB模式,果熟期及枯萎期则相反,其中PB模式萌芽、果荚成熟时间最早,PD模式开花时间最早、LD模式植株枯萎时间最早;②不同栽培模式下岷江百合实生植株地径、株高、单株花数量等11个生长指标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以单株花数量变幅最大,达427.00%,花径变幅最小,为9.67%;③4种栽培模式11个生长指标互呈正相关性,且多个指标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④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8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名为PD>LD>LB>PB,PD模式最利于岷江百合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