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单宝龙 《饲料广角》2003,(15):35-38
最近,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一种新型生物功能性饲料蛋白源——生物E蛋白,在养殖业和饲料业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这种生物科技产品研发的缘由和目的何在?有哪些技术创新和特定功能?能否给处于低迷中的养殖业和饲料业带来新的技术性突破?本文对该饲料蛋白源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2.
李桂杰  单宝龙 《畜禽业》2003,(11):28-29
本文概述了新型生物功能性蛋白源(BiologicalFunctionalityProtein)的概念、特点及作用机制、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的发展要依靠内在力量的驱动,而精神气质就是这样一种最基本的内在力量。在推动企业发展的众多因素中,资源、资本、技术等物化因素可以通过交易和流通取得,这些方面的优势可以位移,而文化,特别是作为文化基础结构的精神气质则是难  相似文献   
4.
单宝龙 《饲料广角》2012,(6):29-34,39
生态养殖是我国养殖业大力提倡的一种生产模式,其核心主张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将生物安全、清洁生产、生态设计、物质循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发展健康养殖,维持生态平衡,降低环境污染,提供安全食品。生态养殖是一种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甲壳素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应用于水产养殖,可以净化水质,改善养殖环境,增强水产动物抗病能力,促进生长.降低饲料系数,改善品质,增加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本文就壳聚糖的性质以及壳聚糖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传染性病原体通过黏膜表面进入宿主,因此除了传统诱导系统免疫的注射疫苗外,还应该开发能诱导黏膜免疫的疫苗,从而在黏膜侵入点建立第一道防线,阻止病原体侵入机体。乳酸菌是人和大多数动物肠道内常见的益生菌,具有营养、免疫、抗感染等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乳酸菌便作为食品级载体用作外源基因的表达,其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其表达的外源蛋白的免疫反应,因而基因工程重组乳酸菌可作为潜在的黏膜免疫候选疫苗。乳酸菌作为疫苗载体具有许多有吸引力的优势:使用方式简单、非侵入性(通过口腔或鼻内)、能接受基因修饰且遗传稳定、表达蛋白不需纯化、成本相对较低、安全性能最高、在体内长期存活并不断表达外源蛋白、单次接种即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应答等。目前,选择正常菌群的乳酸菌为载体,构建重组乳酸菌已在预防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感染宿主方面迅速开展起来,将它们用于预防相应疫病模型中均已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作者就近5年来基因工程重组乳酸菌的制备及其在防控动物疫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养殖业存在着生物危机、食品危机、环境污染、高耗低效等一系列问题,以绿色、生态、环保、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养殖得以迅速发展。我们16年来致力于中国的生态养殖与食品安全事业,在丰富养殖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生态养殖核心理论:“内调、外控、科学诊断、合理用药”的十二字方针。内调是根本所在 “养殖就是养肠道”,肠道就是肉蛋奶的生产车间。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肠道不仅是动物消化吸收的场所,也是动物最大的免疫器官(全身70-80%的免疫细胞来源于肠道),同时肠道产生的内毒素蓄积是导致免疫抑制的主要根源。“内调”就是通过调节动物肠道的菌群结构及菌群平衡,利用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调控肠道病原微生物、促进肠道粘膜免疫、提高营养物质消化吸收、控制腐败菌发酵产生内毒素等。实现了肠道健康,动物的免疫机能和抗病能力就强,就能充分发挥动物的生长和生产潜能,而且提高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8.
最近,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一种新型生物功能性饲料蛋白源——生物E蛋白,在养殖业和饲料业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这种生物科技产品研发的原由和目的何在?有哪些技术创新和特定功能?能不能给处于徘徊低迷发展中的养殖业和饲料业带来新的技术性突破?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K88具有较好抑菌效果的中药和益生菌,以发酵前后pH值变化和活菌数变化为指标,摸索益生菌发酵中药的影响因素,确定其最佳发酵工艺,并考察发酵液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从20味中药和8株乳酸菌中筛选抑菌性能较好的中药和益生菌;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法确定其最佳发酵工艺;采用牛津杯法检测发酵液抑菌活性。结果:6味单味中药和2株益生菌对K88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益生菌发酵中药的最佳发酵工艺为:乌梅、蒲公英及五倍子按比例配制,接入4%的乳酸菌种子液,初始发酵pH值为5.5,37℃发酵24 h,发酵液抑菌效果优于乳酸菌菌液和中药水提液。结论:所筛选的中药组方配比及发酵工艺为开发防治产肠毒素大肠杆菌K88所致仔猪腹泻生物制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饲用酶制剂的催化机理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酶制剂应用于饲料工业的历史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却很快。1975年美国饲料工业首先把酶制剂作为添加剂应用于配合饲料中,很快取得显著的喂施效果,饲用酶制剂日益受到世界养殖业的重视。随后,芬兰饲料国际有限公司也研制开发了系列的饲用酶。日本、前苏联等国家也都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