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蚕黑尾病主要是由曲霉菌在蚕尾部寄生引起的一种真菌病 ,从病蚕中分离到病原菌有两种 ,一种孢子表面棘多而长、黄褐色 ,孢子大 ,直径 4~ 6 μm ;一种孢子表面棘短而少、蓝绿色 ,孢子小 ,直径 2~ 3μm。黑尾病在高温多湿条件下多发 ,多发生于 4龄中期至 5龄中期。黑尾病病原菌侵染寄生家蚕的过程是 :病原菌分生孢子附着在蚕尾部背板与节间的三角形节间膜处 ,分生孢子发芽侵入蚕体产生黑色小病斑 ,随病情加重病斑加大 ,甚至在病斑处出现节间断裂 ,直至形成黑尾症状。使用药剂防治黑尾病以 5 %亚迪蚕保最佳  相似文献   
2.
3.
东台市富安镇九灶村501户,1503人,集体耕地面积2422亩,其中桑园面积466亩,占耕地面积的19.3%.1991年全村饲养蚕种2401亩,亩平均发种4.96盒,亩产茧161公斤.亩产值1771元,总产量75.2吨.全年平均盒产32.5公斤,户平产量228公斤,全村蚕茧收入85.7万元.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始终把栽桑养蚕作为带领群众治穷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骨干项目来抓,为了促进质  相似文献   
4.
谈富安茧丝绸生产的巩固与提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东台市富安镇是江苏省茧丝绸行业改革的试点和重要的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之一,现有新老桑园面积2670hm2,年产优质蚕茧400t以上,连续14年居全国乡镇之首。  相似文献   
5.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东台县富安镇的蚕桑生产发展迅速。1983年生产蚕茧7978担,比78年增加了2.56倍。虽有两个茧站,但收烘能力发挥不充分,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群众售茧不方便,收烘中茧质保护不理想,上下都有意见。为此,1984年供销社增加了一个收购点,镇多种经营服务公司主动承包了一个茧站,实行从养蚕计划制定、物资供应、技术指导到蚕茧收购的全过程服务,经过一年的实践,效果是好的。  相似文献   
6.
7.
<正> 东台市富安镇九灶村有9个村民小组,501户,1503人,集体耕地面积2422亩,其中桑园面积466亩,占耕地面积的19.3%。1991年全村饲养春蚕种2401张,亩产茧161公斤,亩产值1771元,总产量75.2吨,全年平均张单产32.5公斤,产平产茧228  相似文献   
8.
卢克松 《江苏蚕业》1998,20(4):16-18
<正>纸板方格蔟是一种理想的家蚕营茧蔟具,它具有结构合理、保管方便、上车茧率高、劳动强度低、使用寿命长等优良特性.为提高蚕茧质量,各栽桑养蚕地区都在大力推广使用方格蔟,但使用后的效果如何呢?笔者从10多年方格蔟使用实践中体会到:方格蔟并不是提高茧质的万能钥匙,只有优良的蔟具,而缺乏科学的上蔟技术和合理的上蔟形式,其优良蔟具的特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蚕茧也难达到优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卢克松 《江苏蚕业》2001,23(2):38-40
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苏省茧丝绸行业改革的试点,江苏省贸工农一体化重点龙头企业。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大力实施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改革,积极探索“公司+工厂+农户”的运行模式,促进了富安茧丝绸支柱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全镇现有优质丰产桑园近2000hm2,养蚕农户近1.5万户,有1个蚕桑技术推广服务站,9座蚕茧收烘站,6个茧丝绸配套加工企业,年产优质鲜茧3000吨,蚕茧总产连续12年名列全国乡镇前茅,干茧上车茧率、解舒率和出丝率等主要质量指标分别达到95%、70%和40%…  相似文献   
10.
富安镇是江苏省茧丝绸一条龙的改革试点,他们把栽桑、养蚕、收购、加工联系在一起,做到首尾相顾,上下衔接,前后配套,全程贯通,互相促进,使茧丝绸一条龙运转灵活,协调一致,促进了蚕丝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