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2.
在猪瘟疫区采取哺乳前免疫与加大免疫剂量防制猪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一出生就给肌肉注射1头剂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注苗后0.5~1小时吸吮初乳,60~65日龄再肌注1头剂猪瘟疫苗。对猪瘟疫区及不稳定地区的生猪,肌注4头剂猪瘟疫苗.种猪一年免疫接种二次猪瘟疫苗。实行此免疫程序后,使持续一年的猪瘟疫情很快得到控制。证明仔猪哺乳前免疫及不稳  相似文献   
3.
经实验室诊断为非典型猪瘟的临床血液学变化特征是:杆状核中性白细胞比值显著增加,一般增加到19~37%,高达46%;白细胞总数显著减少,一般降到5000~8000个/mm~3,低至1400个/mm~3左右;血小板值显著减少,一般减少到30000~70000个/mm~3。这三项血细胞值的变化,可维持至病的末期,尤其是杆状核白细胞比值的变化,不受诸种因素的影响。证明这三项血细胞值的变化,对非典型猪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几年来,我县有些乡村的生猪,散发流行一种以高温稽留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各种抗生素和磺胺类等药物治疗无效,病程一般为10~20天之间,长者可达二个月以上。经调查940头病猪,死亡559头,死亡率为59.4%。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为10~30公斤体重的小猪与小架子猪,哺乳仔猪和肥猪较少发病,种公、母猪极少发病。大多数病猪已经猪瘟疫苗免疫,免疫猪发病多无明显或典型的猪瘟病变。经实验诊断,证明本病系由低毒力的猪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非典型猪瘟。在实验诊断中,笔者注意观察对本病的诊断有临床意义的几项血细胞值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