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探讨红面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的诊疗方法,对1只素食5年后出现拒食、腹泻、四肢瘫痪、有抽搐等神经症状的红面猴进行血常规检验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红细胞计数(RBC)为3.67×1012/L低于正常红面猴RBC参数(5.71±0.89)×1012/L、血红蛋白浓度(HGB)为85 g/L低于正常红面猴HGB参数102.8±9.2 g/L、红细胞压积(HCT)为28.5%低于正常红面猴HCT参数(38.24±2.33)%,且红细胞胞体较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占白细胞总数的20%。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由此说明红面猴长期素食可引起维生素B12缺乏,并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后给予维生素B12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本诊疗过程测得的各项血液细胞学参数,为MA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索了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humangrowthhormone,rehGH)对幼麝鼠生殖系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rehGH使试验组麝鼠睾丸间质细胞和精原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曲细精管内的初级精母细胞数量(5675,5850和1050个/标准口径曲细精管,P<001)显著增加;试验组卵巢中生长卵泡数量较多,而且有发育后期的卵泡,对照组卵巢中则没有这种卵泡。  相似文献   
4.
5.
蛋白水平对舍饲辽宁绒山羊产绒性能及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舍饲辽宁绒山羊对蛋白质的营养需要,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选取辽宁绒山羊2周岁母羊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研究日粮不同蛋白水平(9.26%、10.06%、11.02%)对辽宁绒山羊产绒性能及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蛋白水平对辽宁绒山羊产绒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蛋白水平达到9.26%时,就能满足辽宁绒山羊山羊绒生长需要,日粮蛋白水平为10.06%,产绒量最高,为453.2 g,羊绒长度和绒层厚度也最高,羊绒细度最细,分别为5.72,5.31 cm和15.26μm,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能是由于绒山羊个体间差异所致;日粮蛋白水平11.02%组,尿氮、可消化氮、沉积氮、氮表观沉积率均最大,分别为3.13,8.07,4.94 g/d和43.94%,均显著高于蛋白水平9.26%组和10.06%组(P0.05),粪氮最小,为3.17 g/d,显著低于其余2组。从氮平衡来看,3组均为正平衡,能够不同程度地促进山羊绒的生长;日粮蛋白水平对粗纤维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蛋白水平对能量消化代谢无显著影响(P0.05)。配制辽宁绒山羊日粮,粗蛋白水平以11.02%为宜。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人工养殖条件对东北林蛙形态特征及生产性能的影响,从外部形态、体型指标及产油量 等方面对成体野生和圈养东北林蛙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野生雌性林蛙相比,圈养雌性林蛙的体表背部黑 斑比例、体长、后肢长极显著降低(P<0.01),而重长比、产油量呈极显著升高(P<0.01);另外,圈养条件极显著地 提高了雌性林蛙的产油量与体长、体重与体长、体长与后肢长的相关系数(P<0.01)。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林蛙卵油的脂肪酸成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富集工艺及氧化稳定性,将提取得到的东北林蛙卵油中的脂肪酸进行GC-MS检测,对尿素包合法分离纯化多不饱和脂肪酸进行正交试验,并将林蛙卵油在不同条件下储存0,6,12,18,24,30 d,测定各组的过氧化值。结果表明:林蛙卵油中含有18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为76.7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0.25%;多不饱和脂肪酸富集工艺的最优条件:脲脂比为2、包合温度为-20℃、包合时间为15 h;林蛙卵油在-20℃、避光条件下保存,过氧化值变化最小。  相似文献   
8.
2016年4—7月,选取人工孵化的野生东北林蛙蝌蚪进行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研究不同饲料及光照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因素主次顺序为饲料光强光色,最优组合为红光,4 000 lx,饲料三,该组合下饲养的蝌蚪增重最大。为工厂化养殖蝌蚪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饲料营养水平对东北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取人工孵化的野生东北林蛙蝌蚪随机分为 10组 ,每组 5 30只 ,分别饲喂 10种不同蛋白质水平和组成的饲料。每 5d将蝌蚪称重并采样 1次 ,测定蝌蚪活体重、变态活体重、变态率等指标。结果表明 ,饲料营养对东北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及变态幼蛙的体重有明显影响 :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与饲料蛋白源无关 ,而与饲料粗蛋白水平有关。林蛙蝌蚪的最大体重、变态幼蛙的体重与饲料CP水平呈正线性相关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0 0和 0 85 9;蝌蚪期、蝌蚪变态时间均与饲料CP水平呈负线性相关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96 6和- 0 892 ;林蛙蝌蚪饲料的适宜粗蛋白水平应为 15 %~ 2 2 %。  相似文献   
10.
哈士蟆油成分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较全面地收集并分析了在国内外发表的有关哈士蟆油成分研究文献以及作者近几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