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黄颡鱼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病的黄颡鱼体内分离到1株优势菌RC110724,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对黄颡鱼有较强的致病性.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 rRNA序列等综合分析,鉴定该病原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登录号:KC663719).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分离菌株与维氏气单胞菌的模式菌株ATCC 35624T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9.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阿奇霉素、链霉素、呋喃唑酮、庆大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10种药物对菌株RC110724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复方乌梅按1.0%饲料配比分阶段地投喂鲤鱼进行为期16 d的药效试验,于试验第9 d用温和气单胞菌进行攻毒,分别测定攻毒后的鲤鱼死亡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显示:3个试验组鲤鱼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全程给药组死亡率最低;红细胞数、NBT阳性细胞数、淋巴细胞吞噬活性均表现为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全程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免疫器官指数和血红蛋白含量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表明复方乌梅能明显增强鲤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对温和气单胞菌的抗感染能力,并且全程给药组的免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饥饿与再投喂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兴华  向枭  向桢  欧仁建  陈俊  冉龙虎 《淡水渔业》2012,42(3):50-54,73
在室内水温23~26℃的条件下,将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分装于6个饲养桶中,试验设计分为两组,每组3个平行,并依次编号为A、B、C、D、E、F,将两组同时饥饿20 d,分别在饥饿0、3、5、10、15、20 d对A、B、C取样。而D、E、F饥饿20 d后进行16 d的恢复投喂,并在再投喂3、7、12、16 d进行取样,分别测定其体质量、肥满度、肝脏指数以及肝胰脏、前后肠消化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饥饿过程中,中华倒刺鲃幼鱼体质量、肥满度、肝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恢复投喂后,三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在饥饿过程中呈下降趋势,并在20 d降到最低,恢复投喂后其活性逐步回升到正常水平;而肠蛋白酶活性饥饿过程中先升高,并在5 d达到最高值而后呈下降趋势,恢复投喂后达到正常水平。(3)饥饿过程中,肝胰脏和前后肠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在10 d达到最值,并显著高于饥饿前的水平,而后逐步下降,恢复投喂后脂肪酶活性仍持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4)肝胰脏和前后肠淀粉酶活性在饥饿过程中逐步下降,恢复投喂后其活性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研究南蛇藤合剂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时效性。方法 80例AS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南蛇藤合剂(NST)组和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ASP)组,分别服用南蛇藤合剂和SASP,疗程12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 w、2 w、4 w、8 w、12 w记录患者症状、体征、AS活动指数(BASDAI)、Bath 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结果 NST组总有效率89.74%较SASP组总有效率81.08%高(P<0.05)。两组在12 w末均能明显控制患者腰痛晨僵时间、扩胸度、指地距离、Schober试验、BASDAI、BASFI、中医证侯评分、ESR、CRP,但南蛇藤组在第1 w末即能改善上述除BASDAI、BASFI外的所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 w末能明显改善上述所有指标,与治疗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后1 w、2 w、4 w、8 w、12 w组间相比,NST组明显优于SASP组(P<0.05)。结论 南蛇藤合剂起效快,作用持久,疗效优于柳氮磺吡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