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新桑品种7681系四川省蚕研所应用杂交技术与激光演变相结合,经过三年的工作选育而成的,于1988年获省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1989年出国家科委审批为国家发明四等奖。 7681品种冬芽盾状、饱满,较小,枝条较开展。叶序2/5或1/2或不规则,间有对生叶。成叶椭园形,叶色深绿,叶大而厚,开雄花,属中生桑。发芽率64—75%,叶片成熟整齐。秋叶硬化迟,鲜叶凋萎速度慢。鲜叶含水率72.3%,粗蛋白质含量24.78%,19种氨基酸含量19.41%,磷化物含量0.695%。用7681桑  相似文献   
2.
我省的西昌、德昌、越西、冕宁至南缘的攀枝花,仁和,盐边、米易、会理、会东、宁南、普格等县(市)是通常称的攀西地区,属金沙江流域干热谷地区的一部分。由于该地区处于独特的地理、地貌环境,而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气侯特征,主要表现冬暖、夏凉、四季不显著,旱、雨季分明,年均气温河谷区一般为20℃~22℃(68~71.6°F),几乎无霜冻。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8℃~13℃(46.4~  相似文献   
3.
<正> 我省盆地、丘陵山区,是发展蚕桑生产,建设蚕茧商品基地的主要区域。这些地区土质、气候、水、肥等条件,一般说来都比较差,而且目前所栽培的鲁桑系——湖桑等品种在这些地区长势不旺,产叶量不高,  相似文献   
4.
<正> 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地区包括我省的汉源、石棉、越西、冕宁、西昌、德昌至南缘的攀枝花、仁和、盐边、米易、会理、会东、宁南、普格等县(市)和云南省北缘的丽江、昭通、楚雄地区大部及贵州省西缘的威宁、水城等县共3万余平方公里,相当于海南省面积,人口约1000万。  相似文献   
5.
<正> 六十年代以后,桑树“重修”技术推广至我省广大蚕区,改变了桑树“枝密如网,叶小如钱”的状态,桑树长势好,蚕茧产量稳步上升。由于这种剪伐技术多是群众自发接受,曾有“不推自广”之势,很多蚕农对一些重要技术环节未全面掌握,形成“重修”越来越重,以致较普遍地出现留条2~3厘米,形成独桩的  相似文献   
6.
<正> 为养蚕提供优良的稚蚕用桑,是“养好小蚕七成收”的重要条件,但目前农村无论是丝茧还是种茧育,专户共育或投工共育,真正建立稚蚕专用桑园的不多,大多是稚蚕用叶随意四处采摘,这样不单耗工多,而且桑叶质量得  相似文献   
7.
<正> 我省蚕茧质量不高,是各级领导和同进行们极其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已从蚕种、养蚕技术、蚕病防治、良桑品种推广、收购管理等诸方面努力,但收效甚不理想,和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以及我省50年代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究其原因固然很多,笔者认为,桑树栽培技术配套不当而导致养蚕布局失调,春蚕饲养过迟,是其值得重视的主要原因之一。现提出以下观点和同志们行商榷。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我省推行“四边桑”、“小桑园”、“大行桑”三结合的栽桑布局后,广大蚕区栽桑的区域和面积有了进一步扩大,土壤和水肥条件均好的小桑园相继增多,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对这类桑园若仍采用“冬重修”法剪定,势必会出现春叶低产、夏秋叶高产的开差更为增大,不利于“主攻春蚕”、不能发挥土、水、肥的优势夺取桑叶  相似文献   
9.
<正> 四川省科委重点科研项目——盆地丘陵区新桑品种选育课题重点品种充场桑,纳溪桑于1986年8月10日~11日在成都召开了技术鉴定会,应邀出席会议的有省科委、省计经委、省农科院、省蚕学会、省蚕种公司、省丝绸公司蚕茧生产部,省蚕研所、西南农大、省蚕校,以及部分地县的领导科管人员和同行专家。课题主持人向到会代表汇报了品种的选育经过和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我省蚕桑生产逐步转向专业化、科学化生产,并开始建立蚕桑基地。目前,基地区在继续栽植“四边桑”的同时,并利用零星小块地发展“小桑园”进行粮、桑间作的多种栽植形式的复合经营,以提高商品生产和经济效益。“家庭小桑园”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关键取决于单位土地面积上经济效益高的就得到发展,反之,就受到制约,甚至于衰落。因此,这个问题值得重视和研讨。现就建立“家庭小桑园”,提高经济效益问题,提出几点意见供研究讨论。一、“家庭小桑园”的建立目前所栽植的“家庭小桑园”,从经营管理,经济效益较好的,归纳有以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