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筛选出致病力强、抗原性优良、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2,SS2)制苗用菌株。以6株临床分离SS2强毒株为受试菌株(编号为HF1、XC1、HF2、HF3、BZ1、BB1),通过改良寇氏法测定菌株半数致死量(LD50),利用ELISA检测新西兰大白兔和昆明鼠血清的抗体效价测定反应原性,昆明鼠及斑马鱼免疫攻毒试验测定免疫原性,同时连续传代培养受试菌株,检测第10代、20代和30代菌株的半数致死量(LD50)、血清抗体效价和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BB1、BZ1、XC1、HF1、HF2和HF3对昆明鼠的LD50分别为3.72×109、3.31×108、1.58×109、1.00×109、5.01×108和3.24×108 CFU·mL-1;对斑马鱼的LD50分别为3.31×103、0.93×102、6.03×103、3.39×104、0.62×102和2.34×103 CFU·mL-1。ELISA抗体效价测定和免疫攻毒试验结果显示,HF2、HF3和BZ1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均优于HF1、XC1、BB1。HF2、HF3、BZ1在第10代均出现致病力减弱,其中BZ1传至20代、30代时仍呈现下降趋势,而HF2和HF3则趋于稳定。灭活全菌体HF2、HF3的血清抗体效价均由第10代1∶51 200下降至第30代的1∶12 800,而BZ1则由1∶12 800下降至1∶6 400。HF2、HF3、BZ1对昆明鼠和斑马鱼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100%~80%、80%~60%、80%~40%和66.7%~60%、80%~60%、60%~53.3%。结果表明,HF2和HF3具备毒力强、抗原性好、遗传稳定的特性,可作为SS2制苗用菌株。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江淮地区猪链球菌(SS)和肠球菌分离株的血清型或基因型分布特征及临床耐药性,本研究对江淮地区临床病例196株分离菌进行SS与肠球菌的鉴定,采用PCR方法进行SS及其1、2、7、9血清型和mrp、ef、sly毒力基因型鉴定;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SS和肠球菌基因型;K-B法测定其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在196株分离菌中,鉴定出112株SS,40株肠球菌。血清型2型SS 44株(39.3%)为优势血清型,ef^-/mrp^-/sly^-型SS 36株(32.1%)为优势毒力基因型,Ps28 18株(16.1%)和Ps27 14株(12.5%)为优势PFGE基因型。肠球菌中屎肠球菌21株(52.5%)为优势菌,Pe12 9株(22.5%)和Pe7 7株(17.5%)为肠球菌优势PFGE基因型。SS和肠球菌对20种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8种以上药物的菌株数分别占85.7%(96/112)和95%(38/40)。结果表明,江淮地区SS和肠球菌种型复杂,已经成为引起猪细菌性疾病的重要致病菌。分离菌株PFGE基因型均呈多态性,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存在遗传变异。SS PFGE基因型与血清型、毒力基因型不呈现相关性。菌株耐药现象严重,多重耐药普遍,且耐药谱越来越广。本研究为江淮地区SS和肠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相关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安徽地区不同规模猪场猪伪狂犬野毒(PRV-gE)的感染情况,为防控猪伪狂犬病(PR)提供科学依据,本调查应用ELISA方法,对2012年8月~2015年12月来自224个不同规模猪场的11 855份血清样品进行PRV-g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血清样品总阳性率为14.03%,2012年8月~2015年12月分别为2.76%、5.12%、11.61%、26.61%;育肥猪、哺乳仔猪、母猪、保育猪、后备母猪及公猪依次为31.02%、29.27%、27.46%、22.29%、22.22%、18.52%,皖北、皖南和江淮地区分别为28.59%、9.59%、6.49%。猪场总阳性率为41.96%,大型规模场、中等规模场、小型规模场及散养户分别为4.74%、17.00%、23.15%,皖北、皖南和江淮地区分别为48.48%、35.71%、38.53%。结果表明,安徽地区猪群中PRV感染逐年上升,皖北地区样品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其中小型规模场及散养户的感染尤为严重,育肥猪和种猪带毒是伪狂犬病持续存在的重要原因,养殖方式、疫苗免疫、生物安全等因素均对PR的流行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