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研究板蓝根及醋五味子对鸭坦布苏病毒(DTMUV)感染雏鸭的治疗效果,试验将120只7日龄DTMUV抗体阴性雏鸭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病毒对照组、板蓝根组及醋五味子组,每组30只;饲养至15日龄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攻毒DTMUV,同时两个药物组每日按体重口服相应药物1 g/kg,观察并记录各组临床症状及存活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在攻毒后第3,6,9,12天每组处死3只雏鸭,观察剖检病变并检测心脏、肝脏、脾脏和脑组织的病毒载量,并对第12天的上述组织进行切片、H.E.染色观察。结果表明:病毒对照组出现神经症状等典型临床症状并发生死亡,而板蓝根组及醋五味子组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且无死亡,存活率显著高于病毒对照组(P<0.05)。病毒对照组脾脏肿大、出现大理石样花纹,心包有纤维素性渗出,脑膜严重充血、出血,肾脏苍白、出血;板蓝根组脾脏、心脏、大脑、肾脏的病变不明显;醋五味子组脾脏出现大理石样花纹,脑膜轻微充血。病毒对照组肝细胞严重空泡变性、坏死,大脑见小胶质细胞结节,脾脏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板蓝根组及醋五味子组肝细胞变性程度减轻,大脑未见小胶质细胞结节,脾脏淋巴细胞数增加,其中板蓝根组效...  相似文献   
2.
为制定三穗鸭的地方标准,试验测定了210只0~17周龄原种三穗鸭的平均周增重,并于17周龄(120日龄)进行了体尺测定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17周龄公鸭的绝大多数周增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公母鸭间的体斜长、半潜水长、龙骨长、胫围、胸宽、胸深极显著高于母鸭(P<0.01);公母鸭间的胫长和骨盆宽差异不显著(P>0.05)。与1991年制定的三穗鸭地方标准比较,在120日龄体重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外貌与体尺符合三穗鸭的品种特征。  相似文献   
3.
从贵州省临床疑似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鸭鹅中分离病原菌,经细菌分离培养、细菌形态、培养特征及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20株,经PCR和动物接种试验,其中9株鉴定为RA。对不同地区分离到的这9株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和15种常规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发现,9株RA中4株为血清2型,其余5株暂未鉴定出血清型;9株分离株中,对吡哌酸、链霉素、卡那霉素和红霉素等耐药的菌株比例为80%以上,对先锋霉素高度敏感的菌株比例较高。结果表明,本次分离的RA菌株生化试验鉴定结果与其他地区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地区分离到的RA对不同抗菌药的敏感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性。本研究结果为该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药物防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吴宗豪 《畜禽业》2023,(1):55-57
布氏杆菌病在世界范围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潜伏期长达半年,治疗周期较长,且多半转归为慢性感染,对动物没有生命危害但严重影响机体的生殖机能,布氏杆菌病传播速度极快,一旦出现传染源可以在全群中迅速传播开来,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布氏杆菌危害具有高经济价值的反刍动物,因此要求养殖人员正确掌握反刍动物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结合中西医进行治疗,降低布氏杆菌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