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络穴位给药系统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穴位给药系统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具有经穴效应和药物效应的双重治疗特性,已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目前,兽医临床上常用穴位给药方式是穴位埋植和穴位注射,而常用穴位主要是后海穴、百会穴、肺龠穴.随着经络穴位给药系统的广泛应用,新型经络穴位给药制剂和经络穴位给药作用机理已成为经络穴位给药系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正长春市某奶牛场多头高产奶牛发生以前胃弛缓,运动迟缓无力,喜爬卧,驻立行走时两前肢上部颤抖为特征的疾病。当地兽医按奶牛软骨症和风湿病这两种病治疗不见疗效,而且病情日趋恶化,遂前来笔者单位求诊。本院根据奶牛场场主口述无法确诊,故前往该奶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银杏内酯A对非特异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采用脂多糖(LPS)滴鼻法建立了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于造模前1h给予银杏内酯A(50,100mg/kg),在LPS滴入后18h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观察肺部组织学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银杏内酯A可以显著抑制肺组织中炎性细胞的浸润,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由此得出结论,银杏内酯A对LPS诱导的小鼠AL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和大鼠足跖蛋清致炎观察抗炎作用;采用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镇痛作用;采用肾上腺素致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模型观察活血化瘀作用。结果显示:生肌散对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足跖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提高小鼠热板法所致疼痛反应的痛阈值并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对肾上腺素所致小鼠耳廓微血管管径收缩有扩张作用,并能改善微血管流速。结果表明,生肌散提取液局部外用有较好的抗炎镇痛和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中药地翁颗粒在体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设置高(100mg/L)、中(10mg/L)、低(1mg/L)3个剂量组,采用3 H法进行刀豆蛋白A(ConA)、脂多糖(LPS)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ELISA方法检测ConA或金黄色葡萄球菌Cown株灭活菌体(SAC)刺激的脾淋巴细胞上清液IL-2、IL-6、IL-10、IL-12、IFN-γ和TNF-α的含量。结果显示,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地翁颗粒能够明显促进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能够促进ConA刺激的淋巴细胞分泌INF-γ;能够促进SAC刺激的淋巴细胞分泌IL-12、INF-γ和IL-6,并抑制IL-10的分泌。结果表明,地翁颗粒能够有效调节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功能,促进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6.
药典方剂生肌散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考察生肌散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试验通过单次及连续多次在豚鼠背部皮肤涂抹生肌散,观察生肌散对动物皮肤的刺激作用;通过连续4周在大鼠背部皮肤涂抹生肌散,观察生肌散反复多次长期使用对机体产生的亚慢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局部外用生肌散对皮肤刺激小,没有亚慢性毒性,在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中药芪五加可溶性粉对靶动物的安全性.本试验将芪五加可溶性粉以每1 kg体质量1.2、2、4 g,相当于3、5和10倍于推荐剂量给鸡内服,连续用药7d,给药后详细观察受试鸡的一般临床表现、采食量与体质量变化、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指标、剖检与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器官指数等.结果,3、5和10倍临床推荐剂量的芪五加可溶性粉未引起试验鸡发病、死亡和其他毒性反应.试验鸡精神状态、饮食欲及粪便无异常,生长发育良好,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以及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心、肺、肝、肾、法氏囊各脏器的脏器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给药组鸡的法氏囊指数值较健康对照组有所增加.给药第3天时,3、5倍剂量组试验鸡的脾脏指数与健康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时间段各试验组鸡脾脏指数与健康对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切片观察,各脏器组织结构形态未发现有任何异常病变.以上结果表明,芪五加可溶性粉对靶动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用涂板菌落计数和激光共聚焦方法观察中药单体黄芪甲苷作用后的鸡异嗜性粒细胞吞噬和杀伤鸡大肠埃希菌O78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黄芪甲苷在5μg/mL有极显著提高异嗜性粒细胞吞噬大肠埃希菌O78的作用(P<0.01),并且在异嗜性粒细胞发挥杀伤作用12h后有极显著增强其杀伤作用的功效(P<0.01)。结果表明,黄芪甲苷能够提高异嗜性粒细胞吞噬、杀伤大肠埃希菌O78的活性,从而起到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中药香芪汤及其有效成分的体外抗炎作用机理,利用ELISA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0.2、1、5 mg/L)的香芪汤对细胞因子TNF-α分泌的影响,并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了香芪汤及其有效成分黄芪甲苷、α-香附酮和穿心莲内酯对ERK1/2和JNK1/2的影响.结果显示,1、5 mg/L质量浓度的香芪汤能够极显著抑制RAW264.7巨噬细胞TNF-α的分泌(P<0.01),香芪汤及其有效成分能够极显著降低JNK1/2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P<0.01).由此推论,中药香芪汤及其有效成分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降低MAPK信号通路的活性发挥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禽脂肪肝综合征(FLS)是由遗传、营养、环境等因素造成的禽机体脂类代谢紊乱、肝脏脂肪过度沉积,并伴有以出血为特征的疾病.该病多发生于蛋鸡、肉鸡和鸭,尤其是笼养蛋鸡产蛋高峰期的炎热季节,导致产蛋量下降和病死率升高,给现代养禽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有研究表明,中国传统中草药在调控禽类脂肪代谢、防治禽脂肪盱方面具有得天独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