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油茶炭疽病菌对油茶花果的侵染及早期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炭疽病菌侵染油茶花器的现象极为普遍。病花芽中的部分病菌可直接侵染花,某些花上的病菌又可直接侵染幼果,形成一个花芽和花以及花和幼果之间的连续侵染,这是冬前果实上最早发生的侵染之一。秋末受到侵染的幼果一般不表现症状,病菌在其内部潜伏越冬,至次年5、6月份有一部分开始发病,有相当数量的带菌果直至7、8月份果实进入增长后期才表现症状,病菌潜伏时期可达数月之久。病菌侵染果实的时期,除冬前外,从5月份前后至7、8月份皆可造成大量侵染,数量多少依侵染条件而定。果实发病的时期,大部分集中在8月份。通过套袋隔离方法,区分了不同时期侵染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冬前的侵染数量较大,引致中后期果实发病的数量也大,而且还增加早春的落果率和中后期发病的菌源,在病害周年发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5——6月份的侵染,对病害的发展起加速作用,对后期的发病程度也有重要影响;7月中旬以后的侵染对发病的影响不大。油茶果实的抗病性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在离体接种情况下,幼嫩果实无伤接种的发病率高于后期;当刺伤接种时,前后期发病都很高。这表明前后期果实抗病性的差异可能与表皮结构是否抗侵入有关,而自然界中,果实集中于后期发病的原因,可能与生理生化因子是否抗扩展有关。三年来在秋末和春季,用内吸杀菌剂进行防治,能有效地减少幼果中潜伏病菌的越冬基数,也能减少病枝等部位上的菌源,推迟发病始期达一个月左右,对最终病情的防治效果,一般在70%左右。用内吸杀菌剂进行早期药剂防治,较之原提倡的在发病前后多次喷洒波尔多液等保护性药剂,要省药省工,而且效果比较稳定,可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什邡市现有LY、YL二杂母猪8000余头,占全市母猪总数的40%,其中采用提高外二杂母猪繁殖率综合技术的有3500头,推广面占外二杂母猪的81.3%,改造圈舍1625个,涉及1020个场户。通过对8个重点场户的460头外二杂母猪的跟踪观察,发现在推广本综合技术后,母猪受精率达90.3%,母猪年产仔17.8头。  相似文献   
3.
<正> 为解决油茶旱季水分供需矛盾,探索丰产途径,湖南省科委于1980年将油茶喷灌试验研究列为省一级科研项目,由中南林学院经济林研究室和汉寿县油茶科学研究所合作进行油茶叶细胞浓度及油脂转化与喷灌关系的研究。经过三年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湖南汉寿县油茶科研所所属油  相似文献   
4.
我县有油茶林面积26.8万亩,常年垦抚面积10余万亩。在这些油茶林中,杂草灌木丛生,严重影响了油茶生长。为此,1983—1984年我们试用草甘膦防除油茶林杂草,结果如下: 处理 10%草甘膦水剂(广西南宁市化工实验厂)1、1.5、2斤各加水100斤(再另加0.1%合成洗衣粉做湿润剂)及对照4个处理,每处理面积为1亩。供试林地系县油茶科学研究所及太子庙乡汪家冲油茶林。1983、1984年8月8日(晴天)用喷雾器喷雾、对照喷清水。各小区每次调查1平方尺,然后统计杂草死亡情况。 试验结果 1.地上部分:药后7天观察,各处理地上部的多年生白茅,香附子和1年生的竹叶草、地毯草等,叶片均开始发黄,尤以1.5%浓度的为多,达95%以上,并有30%左右叶  相似文献   
5.
一、材料与方法 试验林设在湖南省汉寿县和常德县丘陵地区,试验地坡度平缓,土壤系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而成的红壤。pH值5.1~5.6,结构紧密,总孔隙度一般在50%以下,养分含量低,有机质一般在2%以下,全量氮在0.1%至0.15%,速效氮在30~50PPM,速效磷在10PPM以下。林木生长势差。试验林多为多代萌芽或落籽成林,品种混杂,寒露类型占90%以上。管理粗放,试验前一般3~5年垦复一次,病害严重,常年亩产油量3~4kg,根据上述情  相似文献   
6.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资源。由于其生长发育特点,在果实增长和油脂转化的7~9月,需水量大,而油茶生产区正值旱季,每因产区雨量不足而产生“七干球,八干油”的恶果,导致油茶减产,给国计民生造成很大损失。为了解决油茶旱季水分供需矛盾,探索其丰产稳产途径,我们进行了三年油茶喷灌试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