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养猪是菜篮子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投资大、风险高、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低的民生工程.养猪在实现从分散、粗放型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科学化生产方式转化后,如何提高养猪经济效益,业内更多地从品种改良、饲料配制、饲养管理、疫病预防等方面,来提高养猪生长速度、成活率、出栏率,以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大丽轮枝菌外切葡聚糖酶VdCBH1(exoglucanase)的酶活与催化机理,本研究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以大丽轮枝菌V991菌株为材料克隆了VdCBH1基因,进一步构建了pPIC9-VdCBH1重组质粒并转入毕赤酵母中进行表达,测定了重组VdCBH1蛋白的外切葡聚糖酶活性;将预测的VdCBH1催化残基位点进行突变,随后通过SDS-PAGE分析了重组VdCBH1蛋白及其催化残基位点突变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检测了VdCBH1催化残基位点突变前后的酶活变化。结果表明,VdCBH1基因编码区全长1 356 bp,编码451个氨基酸,蛋白理论分子量大小为48.574 kDa,理论等电点为4.29,N端前17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保守结构域和进化树分析表明,VdCBH1蛋白含有GH7_CBH_EG保守结构域,该结构域是糖基水解酶7家族(Glycosyl hydrolase family 7,GH7)所特有的,与尖端赛多孢子菌(Scedosporium apiospermum)的外切葡聚糖酶蛋白亲缘关系最近。重组VdCBH1蛋白具有典型的外切葡聚糖酶活性,而Glu233催化残基单突变与Glu228、Asp230和Glu233催化残基三突变蛋白的酶活明显下降。这表明催化残基Glu233在外切葡聚糖酶活性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Glu228、Asp230则可能在其中起协同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VdCBH1蛋白的催化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危害鸭和其它家禽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文主要从事兽医的角度论述了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防治原则及常用方剂、用药方法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991~2002年义乌市森林火灾的统计分析,森林火灾大多发生在11月到次 年4月的森林防火期,发生时间以上午10时到下午4时为主,起火原因为上坟祭祖、烧田坎 草、野外吸烟,肇事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在剖析问题的基础上,就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提出“六 抓”、确保“六到位”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磷酸铝、鸡IL-18分子佐剂pcDNA/chIL-18对新城疫F基因pcDNA/F的免疫佐剂作用。[方法]制备每份(0.2ml/只)含有磷酸铝佐剂(90μg)、pcDNA/F(200μg)、pcDNA/chIL-18(200μg)的疫苗,将实验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于7d龄分别肌注新城疫灭活疫苗、pcDNA/F+pcDNA/chIL-18+磷酸铝、pcDNA/F、pcDNA/F+pcDNA/chIL-18、pcDNA/F+磷酸铝、生理盐水;21d龄时以相同剂量进行2免。分别于免疫后0、7、14、21、28d采血,用ELISA检测其抗体水平,以淋巴细胞转化试验(MTT)方法检测T细胞转化率。35d龄时用30LD50的NDV强毒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pcDNA/F+磷酸铝+pcDNA/chIL-18免疫组的近期攻毒保护率达8/12,明显高于pcDNA/F组的保护率4/12和pcDNA/F+pcDNA/chIL-18组的保护率6/12;在ND抗体水平上,pcDNA/F+磷酸铝免疫组、pcDNA/F+pcDNA/chIL-18免疫组与pcDNA/F+pcDNA/chIL-18+磷酸铝免疫组无差异(P>0.05),均显著低于传统疫苗免疫组(P<0.05);pcDNA/F+pcDNA/chIL-18+磷酸铝免疫组的T细胞转化水平明显高于pcDNA/F免疫组(P<0.05),而pcDNA/F免疫组与传统疫苗免疫组无差异(P>0.05)。[结论]磷酸铝和pcDNA/chIL-18佐剂共同作用能明显提高NDVF基因疫苗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污水处理厂氧化沟运行能耗过大和推流器布置不合理等问题,根据推流器木模图,建立三维推流器模型并进行非结构化四面体网格划分.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采用SIMPLE算法对氧化沟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了不同设计工况下推流器的功率与氧化沟各个截面的速度大小及分布,同时对液流在推流器作用下的流动情况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推流器安装参数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推流器的安装位置,可以有效避免弯道处推动力太大产生的返混现象.除此以外,因推动力衰减过多导致过弯道时流速太低、底部容易积泥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通过适当调整推流器的数目,确定了混合推动所需要的最小功率密度,在能够满足氧化沟流速需求前提下,同时达到了推流器能量消耗最小的目的.该研究可为氧化沟推流器能量配置计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