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某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调查猪场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从某工业化猪场分离到17份拉稀仔猪粪便样本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和纯化鉴定,按NCCLS推荐的K-B法对67株大肠杆菌进行了17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发现分离菌株对这17种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常用药物如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等大部分抗菌药耐药性很高。  相似文献   
2.
选择福安水牛品种资源保护区临床健康的福安水牛公、母牛各10头进行福安水牛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福安水牛的呼吸频率、心率、体温都比滨湖水牛的都低;福安水牛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比滨湖水牛略高,但在《奶牛疾病学》和《家畜生理学》的正常值范围内;福安水牛母水牛的红细胞数平均值比滨湖、摩拉、尼里、三元杂种、广西本地五种母水牛都低;福安水牛白细胞总数比湖南滨湖母水牛、摩拉水牛高,比尼里母水牛、广西灵山当地母水牛低;而福安母水牛的白细胞总数仅比广西灵山当地水牛低。福安水牛的生理生化指标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2016年6月下旬,福安市松罗乡林某饲养的500只左右獭兔,部分20~30日龄幼兔开始出现突然死亡,部分獭兔精神沉郁,腹泻。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初步诊断为獭兔球虫病。经及时防治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猪瘟(CSF)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PRRS)是目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两种重大病毒病,给国内外养猪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分别将PRRS与CSF列为B类和A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2007年元月福安某猪场发生一起以哺乳仔猪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与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猪瘟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福安某猪场存栏母猪50头,自繁自养,2007年元月,母猪出现采食量稍下降,80%哺乳仔猪精神沉郁,拉稀、消瘦、脱水、死亡、个别呕吐等,仔猪病程5~10d,死亡率15%。使用复方增效磺胺、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黄连素等药物治疗无显著疗效,后来根据临床症状,该场兽医诊断为伪狂犬病,接着紧急给仔猪进行伪狂犬病免疫,不但病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2临床症状母猪除采食量稍有下降外,其他都正常,发病的晡乳仔猪精神沉郁,打堆、顽固性腹泻,腹泻物恶臭、呈黄色或褐色,呼吸稍加快,消瘦、脱水,体温升高至40℃左右、个别共济失调、后躯麻痹,少数腹下、后躯内侧、四肢见针尖大小的出血斑点。发病5~10d后,小部分因为拉稀严重脱水导致...  相似文献   
5.
对福安市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福安水牛是福建省26个畜禽地方优良品种之一,主产于福安市及周边的县、区。具有性情温驯,行动敏捷,适应性广,耐粗抗病和遗传性稳定等特性。一直以来,福安水牛为推动福安畜牧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展福安水牛的保  相似文献   
7.
水牛良种 1.峡江水牛.峡江水牛主产于江西省峡江县,是经过当地选育形成的一个地方优良品种.分布干江西中部的新干、新余、吉安、吉水、永丰、乐安等县、市.  相似文献   
8.
选择胎次相近、泌乳期及泌乳量相近的健康福安水牛16头,分别测定冬季、夏季牛舍温湿度以及试验牛的生理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牛的直肠温度、呼吸频率受热应激的影响较大,夏季直肠温度、呼吸频率显著高于冬季。血浆中的抗氧化指标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热应激期血浆中SOD活力极显著低于非热应激期,热应激期MDA含量极显著高于非热应激期,总抗氧化能力极显著低于非热应激期;热应激期SOD活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均与产奶量下降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非热应激期SOD活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与产奶量下降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不显著负相关、极显著负相关;SOD活力下降率、总抗氧化能力下降率与产奶量下降率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自2006年8月以来,宁德市近50个大小猪场暴发一种开始以中大猪高烧、厌食、嗜睡、呕吐、拉稀、便秘、流鼻涕、咳嗽、眼分泌物增多,部分出现腹式呼吸,全身皮肤发红,有的黄疸、贫血,个别猪出现间歇性神经症状,震颤,出现划水状,后期出现耳部、腹部及肢端末梢变紫,接着大部分母猪出现流产、产死胎,最后,导致大部分的小猪发病并死亡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恶性传染病,发病率80%~100%,死亡率60%~90%,给养猪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经福建省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省农业厅专家、教授多次临床检查,病理解剖,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多种病原引起的“猪高热病”。1发病特点传播速度快,猪群分阶段发病。中猪或大猪先发病,而后是母猪、公猪,最后波及断奶仔猪。发病日龄一般在48日龄以上,50~90日龄保育猪发病后存活率很低。断奶仔猪发病率约90%,病死率约90%;生长猪的发病率为70%~80%,病死率为50%~60%;公母猪的发病率为40%~50%,病死率为40%~50%;育肥猪的发病率为10%~20%,病死率为10%~20%。2临床症状该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全群发病,母猪流产、产死胎、产弱仔;病猪体温升高(39.5~41.5℃)...  相似文献   
10.
选取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5个海拔(1 200、1 400、1 600、1 800和2 000 m)的黄山松样地,对近地面大气(0~12 cm)和土壤(-6~0 cm)温度进行17个月的连续监测,以期揭示近地面大气和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和温度梯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温度显著高于大气温度(P<0.05),土壤和大气温度存在月份和季节变化规律。土壤和大气温度在不同海拔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海拔1 200 m最高,分别为12.85±5.15和12.45±7.25℃;海拔2 000 m最低,分别为10.26±4.99和9.58±6.56℃。土壤和大气年平均温度梯度变化分别为3.24和3.59℃。不同季节存在不同的温度变化特征,并且黑夜的土壤和大气温度梯度变化高于白天。土壤和大气温度存在时空变化规律,并且不同季节和昼夜变化对温度梯度变化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