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属于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近两三年取代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eus)成为台湾、广东、福建、海南四省的重要养殖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抗逆性强、生长快、体色艳丽,市场价格高且稳定,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养殖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黄鹂无齿鲹(Gnathanodon speciosus)是一种兼具观赏与食用价值的名贵海水鱼类。本文报道了黄鹂无齿鲹的胚胎及胚后发育特征。受精卵孵化条件为:盐度(30.26±0.67)‰、 温度 (24.72 ± 0.32)°C 、 pH值(7.46±0.12)、溶解氧(5.13±0.33) mg/L、光照强度约3 000 LUX。结果显示黄鹂无齿鲹受精卵为透明浮性圆球形,平均卵径764.29 ± 14.74 μm;含单油球,油球平均直径166.32 ± 18.28 μm。胚胎发育历经受精卵期、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与孵化出膜期8个阶段,再进一步细分成24个时期。受精后18 h 30 min孵化出膜,进入仔鱼阶段(含前仔鱼期和后仔鱼期)。前仔鱼期位于孵化后0-3天,卵黄囊没有完全吸收;后仔鱼期位于孵化后4-20天,卵黄囊完全吸收。初孵仔鱼全长1 520 ± 19 μm,出膜后第6天油球储备耗尽并形成鳔。孵化后第20天,鱼体后脊索完全弯曲,各鳍和消化系统发育完善,体表大量色素沉淀且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仔鱼进入稚鱼阶段。本研究为黄鹂无齿鲹苗种培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属于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近两三年取代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eus)成为台湾、广东、福建、海南四省的重要养殖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抗逆性强、生长快、体色艳丽,市场价格高且稳定,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养殖者的青睐。近几年来,菲律宾、台湾、香港和我国南方沿海养殖斜带石斑鱼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石斑鱼中的佼佼者。广东省大亚湾水产试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1999年开始进行斜带石斑鱼人工育苗试验,几年来共培育出2.6~6cm苗66.8万多尾,其中2002年(5月30日前)出苗37.1万多尾。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大亚湾地区水产品中违禁渔药残留情况,以7种较常见水产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试剂盒对其进行药物残留检测。结果显示,7个品类的4种药物残留分析中,只有网箱养殖的虎龙斑和黑鲷存在氯霉素残留(高于检测限浓度0.025μg·L-1),呋喃唑酮、孔雀石绿和磺胺类(检测限浓度分别为0.04μg·L-1、0.375μg·L-1、2μg·L-1)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5.
正鞍带石斑鱼,俗称龙胆、龙趸,具有病害少、生长快、市场价值高等优势,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海水经济鱼类,倍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近年来,鞍带石斑鱼中间苗培育过程中经常暴发"黑身"病,死亡率达到90%以上,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总结多年的经验,经过研究摸索,建立了"鞍带石斑鱼中间苗高位池塘与室内循环水接力标粗"技术,能有效的提高其培育成活率,简介如下,以供同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虎龙杂交斑是采用传统选育方式获得、具备多种优良性状的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其母本为棕点石斑鱼,父本为鞍带石斑鱼,父母本均为经2代群体选育后的石斑鱼良种。该杂交品种生长速度快,14月龄平均体重增长较棕点石斑鱼快114.52%,较鞍带石斑鱼慢22.05%,养殖时间可缩短50%以上,养殖风险显著降低;育苗成活率显著提高,虎龙杂交斑的育苗成活率最高可达19.75%,显著高于鞍带石斑鱼平均育苗成活率(1.5%),  相似文献   
7.
<正>8.鱼病防治从水质和饵料方面入手,保持稳定、良好的水质,保证投喂新鲜的饵料,使鱼苗体质良好,以减少疾病发生的机会。9.防止残食提供充足的适口饵料,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减少鱼苗空腹的时间以及大个体对小个体的攻击、残食。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是鱼苗开口后的主要饵料,所以鱼花下塘时要求塘中浮游动物以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为主,这样才能减少下塘仔鱼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俗名龙胆或龙趸石斑鱼,它体呈椭圆形,头部体侧及各鳍均散布着很多青黑色斑点。鞍带石斑鱼作为海水养殖的名贵经济鱼类之一,具有生长快、病害少、市场价值高且稳定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WSS)和早期死亡综合征(Early Mortality Syndrome,EMS)病原在自然海域对虾中的流行情况。【方法】通过PCR检测方法对2018—2019年采自大亚湾海域的野生对虾进行早期死亡综合征病菌和白斑综合征病毒检测。【结果】在白斑综合征病毒检测中,2018年所检测的5个月平均阳性率为22.96%,其中8月份阳性率为0;2019年所检测的9个月平均阳性率为2.43%,其中1月及8—10月阳性率为0。在早期死亡综合征病菌检测中,2018年所检测月份平均阳性率达29.93%,最高为63.04%;2019年所检测月份平均阳性率达41.33%,最高为94.00%。【结论】大亚湾海域野生对虾群体的白斑综合征病毒携带率及早期死亡综合征病菌携带率在时间上无特定分布规律,白斑综合征病毒携带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而早期死亡综合征病菌携带率总体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提高斜带石斑鱼苗标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斜带石斑鱼苗在水泥池标粗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控制鱼苗的放养密度、注重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合理处理“黑仔”鱼苗以及做好病害防治工作.一般鱼苗标粗的成活率在80%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