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调查14户茶叶专业户得出,共使用了14种中低毒为主的化学农药,其中生物农药较少,并引进新产品的生物技术"植物免疫增产蛋白",对山区白茶和乌牛早进行试验,具有较好的抗冻性,可提前3~7天采摘,增产显著。使用"植物免疫增产蛋白"茶芽嫩绿粗壮,品质好,收购商竟价抢购,卖出200元/kg的价格,比2013年不使用"植物免疫增产蛋白"(130元/kg)提高了70元,获得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在茶叶生产过程中,病虫防治是茶叶的主要污染源.病虫综合防治既可维护生态平衡,又可达到防治效果,减少因农药对茶叶质量安全构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浙江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抓茶叶产业建设,以抓扩面积、成规模和科学管理为着手,逐步形成特色优势茶产业,显现出茶业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重要作用。大港头镇原有茶园893公顷,2009年新种茶园200公顷,总面积达到1093公顷,茶叶种植覆盖全镇22个行政村2600多户,人均667平方米。其中67公顷以上的村有6个,33~67公顷的村有4个。  相似文献   
4.
茶叶是莲都区大力发展“三大潜力”产业,2012年全区种植面积2566.8hm^2,其中大港头镇种植面积1298hm^2,占全区面积50%以上,然而由于大港头镇山区交通不便,夏季干旱,以及效益原因,广大茶叶种植户只注重春茶采收,造成夏秋季节茶园失管,对下年的茶叶生长有极大的影响。为提高茶叶种植效益,管好夏秋茶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国各地农村正在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以便农民增收。而在整个大农业中,茶叶是效益高、市场容量大、收入相对稳定的经济作物之一;特别是近年来生产名优茶,经济效益更明显;因而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许多地区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调整种植业的主要措施。但我国茶树种植面广,对有栽培价值的茶树品种而言,良种数量相对较少,这势必造成强烈的优种竞争。目前,推广的茶树品种,对于某地来说是良种,对于其他地区来说并不一定是良种;因为一个良种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适应种植范围;而众多的茶苗品种广告,并非都已经过资质审查,并非都真实可靠,如果轻信,引种者则可能蒙受经济损失,轻则减产减收,重则颗粒无收、劳民伤财。那么,到底如何选择和引进茶树良种呢?  相似文献   
6.
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是把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予以协调,充分利用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作用组建良性生物链,保持系统内生物之间平衡、稳定和协调,发挥自然调控机理的作用。详细介绍了严格检疫、利用有益生物捕食害虫、修剪或台刈、分批及时采茶、科学施肥、科学用药、减少农药残留、封园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丽水市莲都区双黄乡高山村地处海拔400米处半山岙,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优越,土壤为黄红砂土,泥层深厚,肥沃,是发展"高山"笋的好地方.  相似文献   
8.
杨山毛田村位于革命老区莲都区大港头镇的北部。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80户,268人,男女劳动力155个,人均水田0.75亩。但是长期以来经济收入主要靠几十斤茶油、几头生猪、几亩柑桔,人均收入只有200多元,是该镇的倒数第一。因此,许多村民靠外出打工或做点小生意,以维持生计。  相似文献   
9.
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各试验结果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系统研究了9种基质配方对中茶108扦插育苗过程中插穗成活率、根系生长和插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供试的9种无土扦插基质配方均能显著改善插穗生长状况,其中最优的无土扦插基质配方为T3(草炭:蛭石:珍珠岩为=1:7:2)。  相似文献   
10.
因茶叶密度高,叶面积大,且根系吸肥能力有限,所以在茶叶生产管理中常采用叶面喷施的根外追肥措施。即利用溶解状态的元素喷洒在茶叶叶面上,通过叶片气孔和表皮细胞,渗透到叶组织内部,从而起到补充营养,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增加经济收入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在莲都区大港头镇上庄村13.3多公顷茶叶生产基地上施用磷酸二氢钾叶面肥,效果十分明显,不但茶叶品质提高,且增产幅度达10%-15%。现将我们近几年来茶叶叶面施肥的有关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