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2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密植、衰老、疏于管理,是造成柑桔园低产的主要原因。目前,三峡库区尚有较多的密植衰老低产柑桔园亟待改良。为此,我们针对三峡库区柑桔低产园的具体情况,开展了柑桔低产园改造技术及效益研究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重庆市开州区长沙镇选择栽培品种、砧木、定植时间一致的2个果园分别作为对照果园和处理果园。对照果园每年仅土壤施肥3次,株施氮磷钾比例为10-4-8的有机无机复合肥3 kg,分别于3月底、6月底和9月底施0.6、0.6和1.8 kg。处理果园土壤施肥同对照果园,同时根据上一年叶片营养诊断结果进行叶面补镁肥,若缺镁,则分别在5月上旬、5月中旬、9月中旬3次进行叶片喷施0.2%七水硫酸镁。调查结果表明,对照果园叶片镁含量长期处于偏低水平,历年平均叶片缺镁症率4.33%。处理果园叶面喷施0.2%七水硫酸镁可以显著降低大小年结果的产量差和提高单产,7年内产量差为392.86 kg,较对照低19.58%,平均年产量1 860.25 kg/667 m~2,较对照高38.15%,叶片缺镁症率控制在1.58%,较对照低59.69%。  相似文献   
3.
通过三四年的引种试验、示范,对引进的超红珠油桃品种特征特性等进行了研究。超红珠油桃在重庆开县表现优异,成熟期特早,比开县原有的曙光油桃成熟期提早15天左右,不裂果,果面着色全面,光滑艳丽,香脆可口,品质优,产量高,耐贮运,适应性强。归纳总结了丰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甜柿不同类型树体叶片光合、光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成年新次郎树为试材,进行了甜柿树体的光合、光照研究。结果表明,丰产稳产树较低产树和变产树在光合、光照方面有以下特点:树冠叶幕外层叶面积较大;叶幕中层光照状况较好;叶幕中层叶片净光合速率较高,在所有测定时期整株净光合速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了柑桔不同高接换种方法和管理方式对枝梢萌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高接换种部位、接芽数量和管理方式对接芽成活无明显影响,而对接芽萌发、枝梢生长、树高及树冠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甜柿树冠光能分布对光合效应与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甜柿树冠内不同部位光能分布差异显著。光照对光合效应、树体生长结果和果实品质有明显的影响。重庆地区 11:00-11:30时,相对光照率南部>东部>西部>北部;16:00~16:30时则南部>西部>北部>东部。全天光照度 均为叶幕外层>内层>树冠中心,叶幕上层>中层>下层。净光合速率、光合产物输出率及产量与光照有相似的变 化趋势。相同方位不同高度叶幕层的着果率与相对光照率呈极显著相关。树冠各部位果实品质由于光照分布不同 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前用0,0.25%,0.5%,1.0%Ca(NO3)2溶液及分别加入20×10-6IAA后喷洒甜柿树冠和果实.结果表明,所有钙处理均提高了果实品质,但以0.6%左右Ca浓度综合效应较好,果实单宁含量与Ca浓度呈极显著相关;果实Vc和总糖含量显著增加(分别达到50.83%和18.59%);增加了果实各部位的钙素水平.加喷IAA后上述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开展不同整形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梨幼树不同树形对侧枝生长、树冠形成的影响不同,因此在开花结果早晚、前期产量、效益方面差异较大。以折叠式扇形和Y字形整形提高早期产量效果最为显著。在每667m2栽植110株左右的密度情况下,常常采用折叠式扇形的树形;在栽植密度大于110株/667m2的情况下,采用Y字形树形;栽植密度小于40株/667m2以下的早熟梨采用疏散分层形的树形。根据不同整形方式的方差分析,得出丰产树形结构指标:在栽培密度110株/667m2的条件下,‘翠冠’梨产量控制在3000~4000kg/667m2,枝量30000~40000枝/667m2,一般每20~25cm着生1个结果枝,叶面积系数2.5~3.2,果距保持20~25cm,留果量12000~16000个/667m2,叶果比25~30:1,枝果比2~2.5:1,中短果枝占85%~90%,单株负荷27.5~37.5kg。  相似文献   
9.
对重庆市开县3个锦橙品种留树贮藏效果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开陈72-1’、‘开盛76-8’和‘北碚447’3个锦橙品种留树贮藏至2月下旬,能维持较高的坐果率、商品果率、外观色泽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开陈72-1’最适宜做开县锦橙留树贮藏品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养猪土著微生物发酵床稳定期时核心发酵层的判断以及对该发酵床土著微生物的分布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不同深度垫料对养猪土著微生物发酵床稳定期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分别从发酵床的表层和深30、40、50、70cm处取垫料样品后测其温度、pH值、自由水、硝态氮和粗纤维,并从中分离纯化出22株菌,采用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微生物种类。结果表明,表层垫料温度显著小于其他4层(P〈0.05),并且随着深度加深垫料温度依次降低;表层垫料pH值显著高于其他4层(P〈0.05),其中30、40cm处垫料pH值相等,50、70cm处垫料pH值相等,40、50cm处垫料差异显著,整体呈下降趋势;表层垫料自由水、硝态氮和粗纤维含量与30cm处垫料含量差异不显著,从整体上看,30、40、50、70cm深垫料的自由水和硝态氮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粗纤维含量呈上升趋势;表层活菌数显著(P〈0.05)小于30cm深处垫料活菌数,30、40、50、70cm深垫料的活菌数依次降低。结果表明,30cm深处为该发酵床的核心发酵层,地衣芽孢杆菌为该发酵床的主要土著菌种。表层垫料的各项指标受环境影响较大,其所存在的菌种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属。40cm深处所分离的菌种主要为乙酰微小杆菌。50、70cm深处除分离出地衣芽孢杆菌外还分离出其他多种微生物。稳定期土著微生物发酵床各层的菌种分布主要与外界环境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