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比较了芪蓝抗毒饮三种剂量和中剂量三种给药次数对雏鸡实验性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疗效。结果表明,中剂量和发病后该剂量每天给药1次、连续4天的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体外组织培养方法 ,测试了由黄芪为主药组成的天然复方药物方 1、方 2、方 3在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上的安全浓度 ,及其在以下三种不同加药方式中抗 IBDV感染 CEF单层的能力 ,即 :先加药物后加病毒、先加病毒后加药物、药物病毒同时加入。结果 :单味黄芪组成的方 2在 CEF单层上的安全浓度为 2 5 mg/ ml,对 CEF基本没有毒性 ;方 1、方 3二者的安全浓度一致 ,为781.2 5μg/ ml,约为方 2的 1/ 30 ,表明方 1、方 3对 CEF的毒性明显较方 2大。在三种不同的加药方式下 ,复方药物所表现出来的抗 IBDV感染 CEF单层的能力并不相同 :在先加药物后加病毒及药物病毒同时加入两种方式下 ,三个方剂均表现出一定的抗 IBDV感染 CEF单层的能力 ;而先加病毒后加药物时 ,无论哪个方剂均未表现出抗 IBDV感染的能力。提示它们有一定的抗 IBDV感染作用 ,但与其作用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3.
猪流产死产综合症是世界养猪地区重要病症之一,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病因复杂,据国外报道,多种病毒、细菌、衣原体、钩端螺旋体、弓形体等均能引起本症。在我国,本病已逐渐受到重视,先后从死胎猪分离到猪细小病毒(PPV)、伪狂犬病病毒(PrV)、乙型脑炎病毒(JEV),并作了母猪血清的抗体检测。为弄清我省母猪流产死产综合症的发病原因,我们从本省  相似文献   
4.
中药复方粗提物对IBDV感染细胞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中药方1、方2、和方3的粗提物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以三种顺序(先加中药后加病毒、先加病毒后加中药、中药和病毒同时加入)加入到培养24h、已长成完整单层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观察它们对病毒感染细胞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细胞安全浓度范围内,方1、方2和方3的粗提物在先于病毒或与病毒同时加入时均能抑制病毒感染,且与浓度与加药方式有关;以补气、清热凉血、滋阴为主的方3优于以补气、清热凉血为主的方1和以补气为主的方2。  相似文献   
5.
单味主药及其复方药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筛选出主药黄芪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组方原则分别拟订3种复方药,通过3批临床试验,比较了单味主药及其3种复方药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疗效、死亡鸡病理出血情况和存活鸡的增重效果。结果表明,由黄芪加具有清热、解毒、滋阴、活血等功能的中药组成的复方3号药疗效最好、病理出血最轻、存活鸡的增重效果最显著,且优于卵黄抗体;复方药的疗效优于单味主药;组方原则的微小变化对复方药的治疗效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将黄芪、连翘等八味中药的粗提物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以三种顺序 (先加中药后加病毒、先加病毒后加中药、中药和病毒同时加入 )加入至培养 2 4 h、已长成完整单层的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上 ,观察其对病毒感染细胞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细胞安全浓度范围内 ,仅黄芪粗提物在先于病毒或与病毒同时加入时抑制 IB-DV病毒感染 ,且抑制作用与浓度和加药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7.
几种中药粗提物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筛选抗IBDV方剂的主药,采用组织培养方法,测试了黄芪、连翘等8种中药粗提物在体外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的最大安全浓度及其对CEF增殖、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黄芪对CEF基本无毒性作用,最大安全浓度为25mg/ml,而连翘等其余7种中药粗提物则表现出较大的毒性作用,最大安全浓度极低,同时,黄芪对CEF还具有较强的促生长和延长存活时间的作用。因此,筛定黄芪作为抗IBDV方剂的主药。  相似文献   
8.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参照Boursnell等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核蛋白基因序列,自行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应用该引物,从感染IBV金坛株的第五代SPF鸡胚尿囊液中扩增出片段大小为828bp的JT N基因,与设计相符,表明扩增片段为IBVJT株N基因。将扩增片段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经核酸序列测定,与Genebank中报道的IBV其它株N基因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