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桑尺蠖雌成虫性腺体漂洗液通过气相层析与触角电位联用(GC-EAD),测定出6种环氧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触角电位相应,大田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其中32,6Z-9s,10R环氧十八碳烃(SR-2)和6Z-9s,10R环氧十八碳烃(SR-1)为桑尺蠖的性信息素组分,这是一种新的性信息素结构。SR-2与SR-1的10∶1混合物对桑尺蠖雄成虫具有最强的生物活性,可望用于桑尺蠖的性诱测报和防治试验桑尺蠖性信息素研究@浦冠勤$苏州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堵鹤鸣$苏州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毛建萍$苏州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相似文献   
2.
 1981年在我校桑园发生了一种新的叶部病害,以后陆续在其他一些省份发现。病斑褐色,子实体为凸出于叶表的扁平(或半球形)盘状体,其上尚未见刚毛,分生孢子梗呈多节叉状分枝(至少具三层)紧密排列,顶端的分生孢子梗为长圆简形,大小17.54×2.5μm,分生抱子长椭圆形、单孢,大小7.14-2.59μm,许多分生孢子粘合在一起初为绿色后为黑色。  相似文献   
3.
桑树漆斑病菌的鉴定和某些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桑漆斑病是桑树上一种新发现的真菌性病害。根据病原菌形态,确定为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eum Tode ex Fr.)。该病在江苏、广东、山东等省桑树上均有发现,局部地区为害严重。 M.rorideum的生长温度10—35℃,最适温度28℃;生长pH4.0—9.5,5.4—8.5为、最适pH范围;寄主范围广,本次测定的发病寄主有32种,其中桑科、豆科、葡萄科等植物易感病。水文首次报道了该菌能寄生于某些木本植物。  相似文献   
4.
桑毛虫性信息素研究 Ⅲ.性诱测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我们自行研究合成的桑毛虫性信息素(顺—7—十八碳烯醇异戊酸酯)聚乙烯塑料诱芯进行桑毛虫发生期的测报,巳获得成功。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发蛾进度与田间产卵进度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性诱蛾量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田间成虫的实际发生情况.用性诱蛾量高峰日预测成虫的产卵高峰和次代幼虫的孵化高峰期,解决了性诱测报中预先无法估计50%发蛾高峰期的难题,这对指导测报和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传统的黑光灯诱蛾测报法比较,性诱测报具有准确性高,方法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的测报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 由于农林生产过程中较多地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蚕儿经常发生中毒现象,给蚕桑生产带来一定影响。近年来又有不少新农药准备或已经使用到农业生产中去了,为了掌握农药对家蚕的残毒期,做到安全用桑,我们在80年和84年夏秋期分别以几种新农药作为材料,进行家蚕残毒期的测试。  相似文献   
6.
次黄筒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卵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静霞  堵鹤鸣 《蚕业科学》1997,23(4):197-201
次黄筒天牛在江苏太仓1~2年发生一代,幼虫在枝干内越冬,成虫6月上旬~7月中旬羽化,取食桑树的嫩叶、叶脉,产卵于桑树新梢端部。卵期13d,幼虫蛀入枝条,先向上蛀食到梢端再调头向下蛀食,枝条短的幼虫可入拳越冬,第2年5月中旬化蛹,蛹期约16d。被害株有效条数降低,影响产叶量。该虫卵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型。个体间相互吸引但聚集强度不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7.
8.
1967年土居养二等发现桑树萎缩病的病原是类菌质体(MLO或称MLB)以后,在桑树病理学的研究中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由于类菌质体极微小,多年来,都是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最近,kartha、袁嗣令等用常规切片法,并通过有关染色步骤增加其分辨力,使一些植物的类菌质体成为凝聚状,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也能清晰观察到。这种较为简易的方法,在目前我国还不能普遍使用电镜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9.
<正> 桑毛虫是桑树和其它多种林果的食叶害虫,其毒毛还能引起家蚕螫伤症及人体皮炎,对农林生产和人体健康影响很大。为探索新的防治途径,我们于1979年开始,对桑毛虫性信息素作了一些试验,现简报如下: 桑毛虫雌成虫第8~9腹节间有一囊状性腺体,至清晨大量释放性信息素,引诱雄虫前来交配。利用桑毛虫此一特性,每天早晨摘取羽化后尚未交配的雌蛾性腺体,在乙  相似文献   
10.
<正> 桑炭疽病(Colletotrichum morifoliumHara)曾在局部地区为害严重,近年来已上升为桑树叶部的重要病害。感病后,叶子变色,硬化早,严重时大批桑叶枯落,影响秋蚕生产。为了探明其发病规律,自1973年开始对该病害的病原菌作了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材料和方法1.培养基:PDA 培养基和黄豆芽培养基(PDA 培养基中的土豆换成黄豆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