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26篇
  2016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雏鸡和育成鸡,产蛋期的成鸡有时个别发生,具有爆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防制措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3年12月中旬,延寿市某养猪户喂养的21头3月龄猪突然发病。病猪突然发烧,食欲下降或废绝,尿色血红,发病猪5头,死亡1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影响母猪受胎率的内外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均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母猪的发情、排卵、受胎等。只要正确地掌握母猪的繁殖规律,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就可大大提高母猪受胎率。  相似文献   
4.
1发生原因及流行特点幼貉缺硒多发生在5 9月份,2~4月龄的断乳幼貉在夏季多雨、高温或营养不良时发病率较高。发生这种病症的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粗放、饲料单一和长期不补硒,而使幼貉患缺硒症;另外,母貉的饲料单一,长期缺乏青绿饲料或饲料中缺乏硒和维生素E,母乳中缺乏硒和维生素E也会引起仔貉发生该病。2临床症状急性病例:无明显临床症状而突然发病。病貉食欲废绝,精神不振,卧地不起,全身痉挛,呼吸迫促,心跳加快,体温多无明显变化。病貉后期从口、鼻流出泡沫样黏液,经10~20分钟死亡。慢性病例:幼貉在发病初期体温正常或略低,精神沉郁,食欲…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哈尔滨市奶牛热的升温,近郊的农民纷纷购买奶牛,但由于缺乏饲养管理经验,使奶牛误食异物,现将2例典型病例介绍如下。1病因分析瘤胃异物多发生于有异食癖的牛,多见于断奶后犊牛。具体病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缺乏,如钙、磷、钠、铜、铁、硫、锰、钴等;维生素缺乏,特别是B族维生素缺乏导致代谢紊乱;蛋白质和氨基酸缺乏(主要是胱氨酸和蛋氨酸);牛食入异物,如塑料袋等。2典型病例介绍典型病例一。平房区韩某的6月龄育成牛,食欲不振,消瘦,被毛粗乱,消化紊乱,皮肤干燥、无弹性。经检查,确诊为瘤胃异物所致。行常规瘤胃切开术,在左肋部前…  相似文献   
6.
夏玮明 《兽医导刊》2016,(2):123-123
羊梭菌性疾病(Clostridiosis of sheep)是由梭菌属(Clostridium)中的病原菌引起的羊传染病的总称,临床特点是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或发病症状出现到死亡不超过1d时间,病死率高。这些传染病在病原学、流行病学、临诊表现等方面颇易混淆。梭菌感染绵羊神经系统后,可引发破伤风、肉毒素中毒和局灶性对称性脑软化。  相似文献   
7.
辽宁绒山羊是我国自己培育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产绒量高、绒纤长、绒细度适中、体型大、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和改良低产山羊效果显著的特点,被誉为“国宝”。了解辽宁绒山羊的各种行为,对于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和兽医卫生工作、充分发挥该品种的生产及种用优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尽管我省奶牛业有了较大发展,但发展很不稳定.这种大起大落的局面,对奶牛业发展影响较大,对奶农的打击也较大.本文从奶牛品质、饲养管理、扶持政策3个方面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9.
春季是雏鹅饲养的高峰季节,规模饲养中,1~30日龄的雏鹅死亡率一般占全期死亡率70%以上。其中因饲养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数占雏鹅死亡总数的15%左右。现将春季雏鹅关键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供有关人员参考。1雏鹅的第1次饮水和开食雏鹅出生后24小时左右第一次饮水。确保饮水器不漏水,防止垫料和饲料霉变。饮水中可以添加葡萄糖、电解质和多种维生素类添加剂。第一次饮水后0.5~1.0小时可以喂食。可以根据所饲养肉鹅品种推荐的饲养标准喂给全价料。每次添料根据需要确定,尽量保持饲料新鲜,防止饲料发生霉变。饲料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小鹅瘟治疗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是鹅常见病中危害严重的疫病之一。哈尔滨市郊区一大型鹅场的5000只雏鹅,于4日龄开始零星死亡,每天死亡5~10只。6日龄时,一天死亡雏鹅40余只,鹅群采食量明显下降,精神沉郁,排灰白、黄绿色稀便,未注射任何疫苗。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学、血清学检查,确诊为小鹅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