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1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10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矿渣中的碱性物质可使土壤中的土粒变得松散,减少土壤中空隙的尺寸,限制了土壤中空气和水分的流动,梅里尔等人  相似文献   
2.
有啥喂啥,不讲究日粮的营养搭配,应该说直到现在仍然是我国广大农户饲养反刍家畜所采用的主要方式,从而导致产生包括饲料利用效率低下在内的许多不良后果.不言而喻,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变,恐怕今后在农村再怎么讲科学养殖牛羊的大道理也只能是一些空话.然而又如何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呢?那只有提出一整套正确的理论与方法去指导农村的生产实际,从而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让农民从中获得实惠才能做到.为此,内蒙古畜牧科学院动物营养研究室的同仁们,通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终于在系统整体营养调控理论的指导下,找到了一条符合我国农村目前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养好反刍家畜从瘤胃调控入手的技术路线.现将有关的理论与方法介绍于后,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4.
应用糊化玉米缓释尿素产品饲养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选用试牛18头,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进行,试验期内,两组在管理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摄入代谢能16.34Mcal/日.头,粗蛋白0.75kg/日.头;对照组摄入代谢能16.59Mcal/日.头,粗蛋白0.41kg/日.头。试验表明:在试验组在日粮中,由尿素提供的粗蛋白占到了日粮粗蛋白的36%,则试牛并未发生中毒现象。这间接说明,本产品具有缓释作用。两组间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原因主要是由于  相似文献   
5.
<正> 在肥育羔羊实践中,为确定营养需要量,合理安排日粮,除需要了解羔羊基础体重,预期日增重外,还必须了解羔羊体成份的变化。 饲养管理上的差异,不仅影响着羔羊的增重速度,而且也影响到羔羊体成份的动态,本试验采用传统的屠宰试验方法,直接测定了35只不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8—10月龄公羔体成份,并据此推导出几种主要体成份间的回归公式。利用这些公式可简化测定羔羊体成份的手续。 一、材料与方法: 在内蒙达茂旗白音塔拉牧场,选取35只8月龄体重相近的蒙古羊及细毛羊×蒙古羊低代杂种公羔,分为4组。其中第1组(5只)为试验开始时的屠宰组。于10月16日屠宰,屠宰前按当地的秋季放牧方式管理。第2组(5只)为短期肥育组,从  相似文献   
6.
目前测定绵羊消化率的方法要严格控制采食量,要有7天以上的采食量与排粪量,才能减少存留在消化道中食糜的误差。工作量大,结果只能准确到10%左右,对于母羊及放牧羊的试验更为困难。而采用内外源指示剂相结合的方法就可克服上述缺点,并能使试羊更加接近自然放牧状态,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用试牛18头,分成试验和对照2组进行.试验期内,2组在管理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摄入代谢能68.30 MJ/(头·d),粗蛋白0.75 kg/(头·d);对照组摄入代谢能69.35 MJ/(头·d),粗蛋白0.41 kg/(头·d).试验表明:在试验组的日粮中,由尿素提供的粗蛋白占到了日粮粗蛋白的36%,而试牛并未发生中毒现象.这间接说明,本产品具有缓释作用;2组间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原因主要是由于饲料在瘤胃发酵过程中,可利用的能量偏低,并与可发酵氮的比例不相匹配所造成.  相似文献   
8.
9.
对12只安装有永久瘤胃及十二指肠瘘管的周岁细毛羯羊饲以不同代谢能水平和尿素添加量日粮的一系列试验得出绵羊瘤胃中每日生成微生物氮的数量在2.09~8.33 g之间;当日粮中瘤胃降解氮供给充足条件下,微生物产量与代谢能进食量密切相关;而瘤胃中可降解氮转化为微生物氮的效率在32.94%~82.64%之间,它和日粮中每兆焦代谢能所对应的瘤胃降解氮克数呈负相关;日粮中添加的尿素氮转化为微生物氮的效率范围为-1.03%~88.80%,它们既与日粮中总降解氮和总代谢能的比值相关,又与尿素氮占总降解氮的比例相关.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北方地区,冬春寒冷多风,夏秋无霜期短,草地牧草营养物质的含量每年都从当年深秋的“高峰”降至次年春末的“低谷”。以禾本科牧草为例,在“高峰”时期其粗蛋白质的含量可占到其干物质的20%左右,而“低谷”时期粗蛋白质的含量,却只占4%左右。随着寒冷应激对家畜的影响和牧草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